2011年3月27日星期日

法国西班牙游记(八)途径萨拉戈萨(Zaragoza)

11月14号一早,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留下无数遗憾的巴塞罗那,朝西去探访我们这次旅游的最后一个目的地---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

在巴塞罗那与马德里之间有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萨拉戈萨,那是现代著名画家戈雅(Francisco Goya)的诞生地。我们将在那里停留一会。一路上导游给我们大概讲述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及著名的罗马天主教堂(The Basilica-Cathedral of our Lady of the Pilar)皮拉尔圣母教堂。

大约11点30分左右,我们来到了萨拉戈萨,这是一座位于宜伯河岸(Ebro River)的古城。 静静的河面上倒映着皮拉尔教堂的塔楼,河岸边一群群放学的孩子们脚踩旱冰鞋欢快的滑行着,古老与现代就这样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不一会,我们就来到皮拉尔广场,咳,好大的一个广场! 气势恢宏的皮拉尔圣母教堂占据了广场的一边,另一边则是一座挨一座的高楼,下面是商店,咖啡店,餐馆等。最靠东头的是一个造型颇为现代的喷泉或瀑布。这个瀑布后面是市政厅及拉塞欧大教堂。广场上既有八方的游客,也有很多当地的居民,无数的孩子在初冬的阳光下尽情的戏嬉着。

站在广场西头往东看
站在广场东头往西看

我们走进教堂,就看见许多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在那里排着一个长长的队,等着里面穿着教会传统袍子的小男孩出来抱着他们的孩子,走到祭坛上,沾几滴圣水在孩子的头上,然后那个小男孩又抱着已经被圣水洗净的小小孩合影。整个场面庄严神圣,无数的天主教徒和游客带着敬虔的心肃立在那里。我想将这神圣的时刻照下,结果刚举起相机,就被告知不允许拍照,因为这是做弥撒的时间。我想问这是一个什么仪式,一连问了几位家长,结果语言不通,只好作罢。我猜想这大概与基度教的儿童奉献礼相似。

教堂的大门


看见祭坛后面站在圆柱形上的圣母了吗?

在祭坛上的圣母雕像
出了教堂,我们继续朝广场的尽头走去。一个巨大的人工瀑布呈现在眼前,哗哗的流水从一巨大的岩石上叮叮咚咚地流下,形成一个大大的深潭。我真佩服设计者的眼光,在这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中心,放上这么一个非常现代的艺术品,它不仅没有破坏屹立一旁的圣母教堂的威严,而且更增添了教堂的历史厚重感。

由于我们仅仅是路过,根本不可能去探幽这座古城的秘密,去欣赏古罗马的城墙,澡堂,剧院;阿拉伯的阿尔加菲亚宫;古犹太的浴场; 以及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的场馆。又一个遗憾留在了这里。


回来后在网上查了许多资料,对这座城市和这个教堂才有了更多的了解。
大约在公元前25年至12年间,Sedetans人(即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祖先) 在此建立了一个小村庄居住。之后古罗马的开国君王凯撒大帝(Caesar Augustus)把这座小村庄改造成了一座城市,专门安置战争(Cantabrian War )后的退伍军人。他给这座城市命名为Caesar augustua。在整个罗马统治时期,这座城市平稳地发展扩大,直到公元714年这座城市被阿拉伯人占领。
阿拉伯人又将这座城市改名为Saragusta,他们统治该城八百多年,阿拉伯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公元1118年,该地区的基督教势力开始扩大增强,建立了阿拉贡王朝(Kingdom of Aragon)几经波折最终力量日渐强大的基督教势力迫使阿拉伯国王臣服,于1492年1月2日,阿拉伯的最后一位苏丹签署了投降书,从此结束了阿拉伯人对这座城市的统治。但也留下了很多穆斯林文化遗产,如托尔托雷斯(Tórtoles)清真寺的光塔,卡拉塔尤德的城堡,阿尔加菲利亚宫(Aljaferia Palace)等等。从那以后,这座城市就被基督教文化影响和改造着。19,20 世纪的社会经济变革也同样影响和改变了这座古城。不仅当地的工业蓬勃发展,而且不少外国公司也在那里投资建厂,如德国的汽车厂Opel。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是它的人口也从1900年的10万左右增加到2010年的70多万,现在是西班牙第五大城市。2008年它还举办了世博会,并且它也成为2016年欧洲文化之都申办的侯选人之一。

The Basilica-Cathedral of our Lady of the Pilar 皮拉尔圣母教堂是一座带西班牙风格的巴洛克式教堂。在耶稣被钉十字架受死,三天后复活升天之后不久,他的圣徒James奉耶稣的名到西班牙传福音。但遇到很大的阻扰,他十分沮丧就来到Ebro河边深切祷告(公元40年1月2日)。这时Mother of God 突然出现在他身旁,并给他一个小小的圆柱形宝石,上面有她自己的一个木雕像。并对James 说“This place is to be my house, and this image and column shall be the title and altar of the temple that you shall build.”
James 遵循圣母的教导,就在此地建了一座祭坛,一年后又在祭坛的原址上建了一座教堂,以荣耀圣母的名。公元44年James返回耶路撒冷,被犹太王希律Herod Agrippa 处死,为他的信仰殉道。此后这座教堂被毁,在此地相继建了很多不同风格的基督教堂,但圣母的雕像及那个圆柱形宝石却被完好地保留下来了。File:Pilar2.jpg圣母头上的冠冕是1905年加上的。(此图复制于wikipedia。)

罗马(Romanesque)风格的教堂建于公元1118年,在1434年遭大火毁坏,现在教堂南面的墙上仍保留着一块半圆形的浮雕。之后由西班牙著名的建筑师和雕塑家Damián Forment设计, 重建了一座Mudejar Gothic风格的教堂,现在教堂里的祭坛和唱诗班的站台就属于那时的遗作。
(Mudejar Gothic风格的祭坛。复制于Wikipedia)

1681年西班牙国王Charles II 又下令修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巴洛克(Baroque)风格的教堂。整个教堂长130米,宽67米,由11个圆顶和4座高塔组成的教堂顶部气势宏伟,每一个圆顶上面都铺了或蓝,或绿,或黄,或白的瓦片,异彩纷呈,它已成为萨拉戈萨市的标志。


看清教堂顶上的美丽装饰了吗?
 教堂内部富丽堂皇,顶部穹拱上戈雅的两幅画作震撼着信徒和游客的心。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clouds groups of angels contemplate the name of God, inscribed on an equilateral triangle
这是其中的一幅,复制于Wikipedia。

在西班牙内战时期(1936-1939),曾有三枚炸弹击中这座教堂,但神奇的是一枚炸弹也没有爆炸,人们都说这是圣母在保佑这座教堂。今天我们仍能看到其中的两枚炸弹挂在教堂内部的墙上,当然只是外壳了。到教堂的每一位信徒及游客都必须去的地方是教堂东部,围绕圆柱形的宝石柱子和圣母雕像建成的主祭坛在那里。信徒们都会去亲吻或抚摸那柱子的底部,祈求上帝的保佑和祝福。教皇保罗二世(Pope John Paul II)来朝拜这座教堂时,称它为西班牙人的母亲(El Pilar as Mother of the Hispanic Peoples)
每年的10月12日是西班牙的国庆节,也是萨拉戈萨人最盛大的节日----皮拉尔圣母节。这一天人们会穿上盛装,带上鲜花,组成一个个花车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皮拉尔广场,将鲜花献给圣母玛利亚。

2011年3月18日星期五

法国西班牙游记(七)守护心灵的圣山---Montserrat

在圣家族教堂上车后,我们就朝巴塞罗那的西北方向开去,去追寻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人的圣山----蒙特塞拉特山(Montserrat)。由于事前没有作足功课,我并不知道这个山的历史,途中导游指着远处的山说,那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抬头一看,那算什么山?就是一大石头包,那像我们四川的崇山峻岭。谁知越往上走,路越来越陡,车一直在之字形的山路上行驶。到了山顶往下一看,才吓一跳,原来我们已经站在崇山峻岭中了。此山的奇特之处就是,它整个是由一块块超巨大的圆筒形巨岩组成,其宏伟壮观是四川的山不能比的。由于巴塞罗那紧邻地中海,尽管此山海拔只有1200多米,但给人的感觉却很高,再加上它那陡峭的悬崖和一个个直指蓝天的巨岩,其雄姿就非常震撼人心。


摄于进山前



摄于进山后
一路听导游讲解,才知道在蒙特塞拉特群山的怀抱中有一个世界知名的蒙特塞拉特修道院。据说在公元880年,一小群牧羊的儿童在山上牧羊时,突然看见一道亮光从天而降,与此同时孩子们听到天使在唱歌,美妙的音乐充满了孩子们的心。他们高兴地跑回家,将这个发现告诉他们的父母。父母们怀疑他们的发现,但又深信自己的孩子是诚实的,可信赖的。于是父母们也来到山上,想看看是否他们也能经历同样的发现。在随后的一个月里,不仅这些父母而且当地的神父也同样看到了这一奇观。他们相信那就是上帝。在亮光的带领下,他们来到Santa Cava(Holy Grotto),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圣母玛利亚的木雕塑像。这个塑像不大,大约只有半人高,非常奇异的是圣母玛利亚的脸是黑色的。(据说这个木雕像是St。Luke的杰作,大约在公元50年被带到西班牙,藏在一个山洞里,直到孩子们看见亮光的公元880年才被找到。)神父和当地的居民打算把这个木雕像抬回去,放在他们的教堂里。 谁知当他们在搬动时,这个很小的木雕像突然变得非常沉重,根本无法抬动它。于是他们决定就在此地建新教堂,以安放圣母玛利亚的雕像。直到11世纪初(公元1025年),主教奥里巴(Bishop of Oliba)和修道院院长芮泊利(Abbot of Ripoli)才在此奠基修建蒙特塞拉特修道院。到12,13 世纪,这里已是朝圣者心中的圣山,来此膜拜圣母玛利亚的虔诚信徒络绎不绝。1881年,教皇13世里昂(Pope Leo Xlll)宣布黑面的圣母玛利亚雕像为加泰罗尼亚人的守护神。但19世纪初,这座修道院遭到拿破仑军队的彻底摧毁,所有修士被杀光。 直到1844年修道院才重建,修士们刚开始一个平静的生活,西班牙内战又起,(1936-1939)23名修士被杀,余下的修士们又被迫离开。战后加泰罗尼亚政府才又协助修道院重建这座几经遭难的修道院。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冷战时期,这座修道院也终于得到一个恢复发展的大好时机。1982年教皇保罗二世亲临这座修道院,更使修道院的名声大振。不仅信徒来此朝拜,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我们也随着大批的游客来到这座位于半山腰(约海拔800米)的修道院。



看见后面山中的缆车线了吗?


身后的前部分是商店,最后面是修道院的入口

进入修道院,左边有一个奇特的雕像,不论你站在何方,他的眼睛总是看着你。下面两张照片就摄于不同的角度。


修道院的拱门围墙


修道院内两边的走廊
修道院教堂的正门,门上方的雕像是耶稣及他的12个门徒
与这个修道院齐名的还有它的男童声合唱团。 这个合唱团开始于1223年,真正发展兴旺大约在17-18世纪。今天它已是一个男童声学校( l’Escolania choir school ), 共有50名男童,从9岁到14岁。他们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一样,学习正常的课程,只是额外多上声乐课,而且住在山上。这个合唱团不仅每天中午要为游客演出赞美诗,传递福音的信息,为修道院的祷告唱圣诗,而且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不仅在所在地区的教堂,学校演唱,还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我们当然也不能错过这个大好时机,一定要亲耳聆听他们的合唱。进入教堂里面已经坐满了八方的参观者,我们也见缝插针的入座。不一会,孩子们出场了,人们安静了。随着音乐孩子们的歌声响起,虽然听不懂他们所唱的歌词,但那纯美的童声合唱犹如天籁之音,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
演唱时不准拍照,只好在演唱结束时抢拍了这一张。
演唱结束,我们就要下山了。再见,蒙特塞拉特山(Montserrat)。再见,可爱的孩子们!



2011年3月8日星期二

法国西班牙游记(六)风情万种的巴塞罗那

11月11日,在太阳的余辉下,我们走进了渴慕已久的巴塞罗那。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第二大的城市,但他的知名度却远远超过首都马德里。首先,他的地理位置就不是马德里能比的,它地处西班牙的东北方,紧邻地中海,地中海气候使他一年四季阳光灿烂,气候宜人;第二,地中海的灵气诞生哺育了无数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巴勃罗.鲁易斯.毕加索、萨尔瓦多. 达利、胡安. 米罗、安东尼.高迪,光是建筑设计师高迪所设计的几个建筑就给他增辉不少。第三,它有更为古老的历史,在西班牙的大部分历史上,它都是比马德里更为重要的城市,先是西哥人的首都,后来是巴塞罗那有权势的诸伯爵的领地。1137年成为加泰罗尼亚和阿拉贡联合王国的首府,此后变成一座极其富裕而显耀的城市。15世纪初期巴塞罗那及其所辖地区并入西班牙国;第四,它有著名的海港,在西班牙称霸海上的时期,他的作用不能低估。


夕阳中走进巴塞罗那


西班牙四位著名的现代艺术家--高迪,达利,米罗,毕加索
我们的饭店位于西班牙广场。这个广场是1929年为世界博览会而建的,它也是四条主要大道的枢纽中心,南面的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女王大道(Avinguda de la Reina Maria Cristina),直通往设有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的国家宫。在广场的中心有一座巨大的喷泉,是由高迪的合作者约瑟夫(Josep Maria Jujol)设计的,样子也颇似高迪参与设计的城堡公园内的喷泉。朝天竖立的巨大喷泉有三面石柱,每一面都有精美的雕塑,顶上有美轮美奂的灯饰,底部是一个马蹄形的池子,清清的泉水(自来水)从那里流出。



夜幕下的西班牙广场
放下行李,我们就来到广场,只见广场上大车小车川流不息,下班的本地人急匆匆地往家赶,游客则悠闲地在广场游玩。我们围着广场中心的喷泉绕了一大圈,又往南朝国家宫走了一大段路。这条大街的入口处有两个非常醒目的威尼斯风格的尖塔,周围有众多的会展场馆,这就是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场所。

不知不觉已快到八点钟了,我们只好返回饭店吃晚餐。这就是西班牙人的生活,每天早晨大概9点上班,中午1,2点钟开始吃午餐,午餐可持续到3,4点,下午大概6,7点下班,晚餐就在8,9点钟。这让我想起我们的第一个房东所描述的西班牙人的生活。她说西班牙人是全世界最会玩的人,每年的工作时间最短,休闲时就骑着马到处玩。我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与美国人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我也看过一个统计报告说,美国人是全世界工作时间最多的,一年大概工作2,100到2,300个小时。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乘车沿着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女王大道往南,朝Montjuic山挺进,去观赏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场馆。Montjuic山其实是一个大公园,那里有很多美丽的景点,奥运会场馆更增添了它的雄伟。站在这个制高点可以俯瞰巴塞罗那市区,还可以看到远处山上的教堂。(我们仅仅是乘车走了一圈,脚根本没沾上Montjuic山的地气,所以只在车上拍了几张照片)



哥仑布纪念柱



晨曦中的广场喷泉


1992年奥运会馆入口之一


站在山上遥望巴塞罗那
海港
从山上下来,我们来到巴塞罗那的旧城区----哥特区。 巴塞罗那的哥特区(Barrio Gótico)是巴塞罗那老城区的核心。古罗马时期,这里就建起了现在巴塞罗那的雏形,此后该区便成为历史、宗教和政治的核心地带,并一直延续至今。 我们在大教堂附近下了车,一座宏大的教堂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著名的巴塞罗那大教堂。大教堂的主体建于13-15世纪,教堂的正立面直到19世纪末才完工,因此教堂的各部分呈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有哥特风格,也有罗马风格。我们进入教堂内部,里面的辉煌和宏大与我们在法国看过的很多教堂相似,高高的拱顶,彩色的玻璃窗,正面一个大大的十字架,四周无数描述圣经故事的精美油画,两边一排排虔诚的信徒们点燃的蜡烛。。。特殊的是在教堂的中央部分摆放着一个祭坛,在祭坛的地下长眠着巴塞罗那的守护圣女桑塔——埃乌拉里亚。
大教堂正门(在维修中)





走出教堂我们倘佯在中世纪的古典气氛与现代气息融和得非常奇妙的老城区。一条条狭窄的石板道在高耸的哥特式建筑中穿插,建筑上有无数中世纪的雕塑,刚刚穿过一个罗马式建筑,立即又看到一个现代建筑,古老与现代就这样溶合在一起,诉说着不同的历史。它们没有因为一个新的时期到来而消失,而是把不同的历史迭加在一起,让我们能真正感受历史与现代。看到这些我不禁感叹,我的故乡成都还能让旅游者去探幽那2千多年的历史吗? 
看!这座罗马风格的建筑保护得多么好。
街头雕塑

墙上艺术
随后我们又上车穿行在著名的“不和谐街区”(Mancana de la Discordia),之所以称之为不和谐,是因为这里聚集了现代派的三位著名的建筑巨匠高迪、蒙塔内和卡达法尔赤的作品,三件作品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类型的现代派建筑风格。高迪的代表建筑是巴特约之家。这是一座外墙以彩色马赛克装饰的建筑,它的屋顶覆盖着陶瓷板,好像火龙的脊背起伏,面具造型的阳台和骨骼形状的立柱,更增强了建筑的奇异气氛,整幢建筑具有耀眼的美感,令人不禁要赞叹大师的奇思妙想。卡达法尔赤的代表建筑是阿玛特耶之家,它属于新哥特式风格,这幢开阔气派的白色房子在大门的装饰上采用了彩色的马赛克,在庄严古朴的气氛中增添了几许亮色。建筑装饰相当纤细典雅,墙面上的浅浮雕更不同一般。紧接着在不远处又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建筑。非常遗憾我们没有能走进这些世界级的建筑,也许这就为我们的第二次再来留下了足够的理由。


高迪的巴特约之家


卡达法尔赤的阿玛特耶之家


现代建筑

不久我们就到达高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圣家族大教堂(Temple de La Sagrada Familia)。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已建了一百多年,至今仍在建的教堂。尽管高高的施工架耸立其中,但丝毫
无损它的价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圣家族大教堂是一座宏伟的天主教教堂,走在教堂的底部,就像穿梭在丛山峻岭之中,高高的抛物线仿佛是一个个巨大的山洞。教堂外部的装饰抛弃了传统教堂的方法----用圣经人物或故事,而是以贝壳、草莓、樱桃等动物植物形象来装饰,给人以新颖,自然,梦幻浪漫的感受。直指天空的18座高塔,以中央170米高那座代表耶稣基督,其周围环绕着4座130米的高塔,代表着4位福音传道者,北面的一座後塔将有140米高,代表著圣母玛利亚,其余分别置于三个立面的12座塔代表耶稣的十二门徒 ,各有100米高。教堂有三个立面,分别设计为“诞生立面”、“复活立面”、“荣耀立面”,目前只完成前ニ个,描述基督降生的“诞生立面”出自高迪手 ,连同北面后龛的墙壁于1912年完成;描写耶稣与十二门徒最后晚餐的“复活立面”,线条简洁的巨大雕塑则是约瑟夫·萨巴拉奇斯(Josep M. Subirachs)於1990年完成的作品。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所以他的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完全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



在教堂附近的商店里看到的圣家族大教堂的模型


看看站在教堂入口处的人,你被教堂的巨高大震撼了吗?
仔细看看下面几张,有什么感觉

看着仍在建的工程,我真不能想象建成后的教堂,真能符合高迪的最初构思和设计吗?高迪生于1852年,与1926年巴塞罗那第一次有轨电车通车庆典中被电车撞倒去世。他是一个艺术上的天才,当他在巴塞罗那艺术学校毕业时,校长授与他毕业证书时说:“我真不知我是将毕业证授与了一个天才,还是一个疯子。”后来的事实证明是前者。他所设计建筑的古埃尔公园,巴特尔之家,米拉公寓已于198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他约30岁就参与这个教堂的设计和建设,他把生命的最后40多年几乎全投入到这个建筑中。高迪的性格较孤僻内向,工作风格也很特殊,一生中只带了两个学生,当他逝世时,整个工程大约完成了五分之一。他全身心投入的这个建筑设计图毁于火灾,他所做的该教堂的石膏模型也被毁坏。

参观者数以百计,我们没有时间排队进去,因为我们要赶往Montserrat。

从Montserrat 回来后,一看表,我们还有一点时间可以自由活动,于是我们沿着头一天晚上未完成的路线,朝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Catalonian Art)走去。这是一条宽阔美丽的大道,街道两旁是一个个不同风格的展览馆,街道中间是由绿树,草坪和喷泉组成的隔离带。我们在夕阳的余晖下快步走向目的地,周围美丽的景色和远处雄伟的建筑吸引着我们,尽管是走上坡路,一点也不觉得累。不一会我们就站在博物馆面前了,它是按照皇家宫殿风格修建的,顶部的中间是一个大的圆穹,两边各有两个钟塔。整个建筑分为上下两部分,我们拾阶而上,走进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里面还正在开放,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时间去欣赏了。又留下一个理由为下次再来。据拿到的一张该博物馆的介绍,我们知道这个博物馆收藏着从新罗马时期、哥特时代直到到现代的艺术品,特别是11-13世纪的新罗马时期艺术作品,多为比利牛斯山脉的教堂中壁画、雕刻的原作,非常珍贵。达利于1925年创作的《我的父亲》,毕加索于1931年创作的《戴帽的女人》,高迪在1904-1906年制作的椅子等作品也在里面。


再看看白天的西班牙广场


身后是展览馆


身后左边是我们住的饭店,右边是火车站


在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女王大道,左边远处是喷泉


国家宫,阶梯后面也是喷泉


国家宫的角楼,它象北京故宫的角楼吗?



国家宫(艺术博物馆)内


一杯咖啡一本书,悠闲浪漫。。。


国家宫前的艺术家,雕像后面的大圆圈是魔力喷泉


阶梯喷泉


魔力喷泉
非常遗憾,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能欣赏到壮观的国家宫前的魔力音乐喷泉。

当晚我们品尝了一顿丰盛的西班牙大餐和传统的舞蹈---弗拉明戈。这是一个以海鲜为主的自助餐, 除了我所认识的鱼虾,螃蟹,米类,豆类外,其它的调料辅料我通通不知道,更不用说它们的烹饪了。总之味道极好,我们只顾吃竟忘了拍照。每一样只尝了一小点,还没有尝甜点,我就已经撑饱了,眼看着一大堆好吃的而又不能吃,真是非常的遗憾。

饭后我们进入一个仅能容纳一百多人的演出厅,去观赏西班牙的传统舞蹈弗拉明戈。这也是我们非常向往的一个节目。灯光转暗,三名吉它手,四名歌唱家,三女两男五位舞蹈家登场了,唱起来,跳起来,狂热豪放的弗拉明戈立即抓住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吉它音乐,歌唱,舞蹈三位一体的乐舞融合了印度的踢踏舞、阿拉伯舞的手指的击打元素等,后来又注入西班牙南部的养分,而形成西班牙的国粹之一。场上舞者时而配合节奏拍手,时而脚踩地加强韵律。随着音乐表现的变化,舞者的肢体表现也随之哀凄、欢愉,仿佛作着灵魂最深处的展现。之后是一位女舞者的单人舞,这是三位女舞者中最年长的一位,但我感觉她的舞,韵味最为正宗,热情豪放的味道最足,她的手腕、手臂和躯干的动作文雅优美。两位男舞者的双人舞也毫不逊色,他们的脚掌、脚尖和脚跟击地踏响,节奏快捷的舞着,活力四射。整个表演过程中,艺人和观众都在寻求一种心灵相通之处。


两天的巴塞罗那游匆匆忙忙,留下无数的遗憾,我将会再回来,巴塞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