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星期一

2019 初访台湾 17 花莲一日游

1112日,在花莲的第二天早饭后,我们在民宿等司机。大约10多分钟后一辆童话般装饰的迷你小车来了,从车上下来一位与该车极不般配的大个子司机。他自报家门,哦,他就是我们今天的司机兼导游。车上有一位从香港来旅游的女生,加上我们今天的游客共有三人。我们上车一看车内的座垫也是米老鼠唐老鸭的装饰,我们问,这是你女儿喜欢的装饰吗?司机答:这是老板喜欢的。台湾的女生是那么可爱,那么童心未泯。

1 七星潭
这位司机一路给我们介绍花莲的历史和沿途的景点,比头一天花东纵谷线司机的话多了不少。这也许是因为头一天的车上除了我们能听说中文外,其余几位来自欧洲的华裔后代都不能听说中文,每次司机交代什么事都需要我们帮忙翻译。这也是我们这次在台湾旅行感觉到:这是台湾政府,做旅游的公司和个人应该加强的地方。这也许是前些年大陆来台旅游人数爆满,不少新起的小企业以接待陆客为主,没有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我们在花莲所住的民宿老板娘就问我们一些最基本的英文对话,我们给了她一个学习英文的APPDuolingo),教她怎样使用这个学习英文。希望她坚持学习,生意越做越好。

在和司机的交谈中,我们到达七星潭。下车眼前是浩瀚的太平洋,蔚蓝色的海水一望无际,银白色的沙滩布满弧形的海湾。此时上午9点半,这里几乎没人,整个海湾静静的。司机在路上就告诉我们,这里最好的旅游方式就是骑自行车沿着海边的自行车道游玩。于是我们租车出发。骑行在修建的非常好的车道上,迎着太平洋吹来的海风,真是惬意极了。我们不一会就骑到四八高地瞭望台。我们下车走上瞭望台,这里面向太平洋,背靠被野草,野花,灌木,大树覆盖的严严实实的高坡。我们站在平台上任凭海风吹拂走一身的热气。




身上的汗水吹干了,我们继续往上骑行。结果没骑多远,就遇到一个阶梯斜坡,只好下车,推着自行车一步步往上走。我们这才来到四八高地,站在这里观海的视角是180度,可以从左到右环视太平洋。这里之所以叫四八高地是因为它的海拔高48公尺,这个高度在这一带也算一个制高点了,所以这里曾经是军事用地。

正当我们沉浸在观海的梦幻中,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在问:你们是从大陆来的吗?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神采奕奕干练的具有学究气质的先生。我答:我们住在美国,但祖籍是四川。他立即回答:我祖籍是江西。一种他乡遇故人的情感一下就让我们打开话匣子。他问我们很多对岸的事,我们也问他2020台湾总统大选的事,我们越谈越收不住话题。他还热情地还带我们到一个他认为最美的地方去。我们跟他边走边谈(他是出来遛狗的,是一位退休教授。),结果没等走到他要带我们去的地方,我一看已到我们必须返回的时间了,只好和他告别。

为什么七星潭只见海不见潭? 这有两种说法,一是当晚上站在这个弧形海湾,可以清晰地看到天上的北斗星和北斗星倒映在海面的美景。另一说法是,早在清同治年间,这个地区的低洼处罗列着大小不等的小湖泊,形似北斗星而得此名。1936年日治时期,日本人把这些湖泊填平,兴建研海飞行场,所以今天我们看不到那些湖泊了。不管怎样,这两种说法都和北斗星有关,这是一个多么浪漫的名字啊!

2 清水断崖
离开七星潭,我们沿着海边公路行驶,大约不到半个小时,司机在崇德隧道前停车。下车后我们随着人群穿过一段小路,转身上坡,台湾最著名的八景之一——清水断崖就在脚下。人们纷纷拿起相机手机一边走一边拍,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最佳的拍摄角度,路旁的一个小亭也成为人们纷纷站上拍照的位置,都希望站得越高拍摄的照片更美。


我们走到尽头的观景平台,这里才是最佳观看位置。几乎成90度垂直的断崖昂首屹立在海边,任凭海浪经年累月一波波涌向崖边,重重地一次次捶打着它,它依然屹立不倒。断崖之上是层峦叠嶂的山脉,最高峰就是海拔2400多公尺的清水大山。这个清水断崖生成在7000千万年前的南澳造山运动,因受到菲律宾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持续碰撞挤压下被抬升而成的断层线崖。由于它是由大理岩,片麻岩和绿色片岩构成,所以它能抵挡海浪的冲击海水的侵蚀,屹立在这里千万年之久。



我们真希望能走到海边去, 近距离感受海浪冲击崖边的震撼,但有一条好像是可以下到崖边的小路已被封,只好作罢。
树丛中的猴子

就像任何事都有两面一样,这个清水断崖也不列外。它海崖相连的美景确属世界罕见,但它也成为台湾南北通行的最大障碍。最早希望打通这个障碍的是满清政府,1874年,台湾发生牡丹社事件(1871年日本攻打南台湾后,清政府第一次与日本正式交战。),清政府为巩固边防安抚原住民,开始建路,历经两年完成,与早已存在的昆仑㠂古道(该古道是台湾南部排湾族与卑南族间贸易交流的通道)链接,形成一南一北的交通要道,这一段位于北部,因而被称为北路。但此路不够宽,不能通车,只能过人。 但由于各种原因仅仅一年半后这条路就任其废弃了。
直到日本殖民后,日本人先后两次开始重建这条交通要道,他们不仅拓宽路面,架设桥梁,挖掘隧道,还用砂石铺就路面,最终于1931年全线通车(北起宜兰苏澳,南到花莲),命名为临海道路
台湾光复后,1980年代开始再次拓宽这条公路,到1990年才成为双向行走的公路。20111月又一次动工改造这条路,这次主要是改造那些道路线形不佳容易出事的,塌方频繁的,路基狭窄的地段。这一次的工程巨大,在施工设施越发先进的时代都耗费了九年时间才完成,于202016日,苏花公路改造计划全面完工通车,缩短1个小时的行车时间。

站在这里俯瞰,两个隧道穿山而过。它们是北回铁路上的观音隧道和崇德隧道。这条北回铁路是1970年代台湾十大建设之一,它们的完工打通了宜兰到花莲间的铁路交通,也连接既有的花莲到台东间的东线铁路,缩短花莲与北部间的交通。这条北回铁路全长79.2公里,其中隧道就有31公里,修建之艰辛可见一斑。我曾在襄渝铁路的修建期工作过5年,见识过架桥机翻落,铁道兵一个排的官兵壮烈牺牲的惨景,也夜间行走在桥梁车站上工作过。。。我完全能体会修建这条铁路的不易和牺牲。

3 赫赫斯午餐
离开清水断崖,司机把我们带到赫赫斯餐馆。这家餐馆不大,我们坐定后,餐馆服务生送来菜单,热情地介绍他们的主打菜品,尤其着重介绍了他们自酿的小米酒。这个介绍让几乎从不喝酒的LG都动心要了一小瓶小米酒。我们三人各自点了自己喜欢的餐。

在等餐的时候,我才环顾四周,原来这个餐馆是当地原住民太鲁阁族人开的。现在经营这家餐厅的是三姐妹,最初的创办人是三姐妹的外婆,她出生成长在山里,长大嫁人后,为养活一家人才离开部落,到工地打工煮饭赚钱,把儿女一个个养大成人。当她的女儿去世留下三个外孙女时,她又再一次担起抚养三个外孙女的重担。在部落开了一家小吃店,厨艺好深受当地人的喜爱。三姐妹在外婆的照料下慢慢长大,也从外婆那里学到了手艺。如今三姐妹早已接过外婆身上的重担,让仍健在外婆享清福了。

餐厅墙上挂着不少介绍他们族人日常生活的图片实物,我从中也了解一些太鲁阁族。

饭菜上桌了,它完全是一个日式餐馆的摆盘方式:主食在竹筒里,其他配菜都装在一个一个的小器皿里。 味道的确有特色,带着竹子清香味的竹筒饭,自种菜蔬的新鲜香甜,酸酸甜甜的自酿小米酒,尤其是那个自己手工做的剥皮辣椒加上当地野菜做的辣椒酱,非常适合我的四川胃,吃进口里辣中带香,超级下饭。


4 太鲁阁峡谷公园
  a 砂卡礑
饭后,司机把我们带到太鲁阁公园入口。那是在东西横贯公路的交界口,那里立着一座中国传统建筑的牌楼,金色琉璃瓦的楼顶,朱红色的立柱,牌楼顶下方横跨两边的横匾上写着“东西横贯公路”。我们穿过那座牌楼,从桥头的一个回旋楼梯走下去。 我们下到地下,往右一转进入砂卡礑步道。


一进入步道就完全进入一个世外桃源,峻壮的峡谷,美丽的岩石,清澈的溪水,碧绿的树木,一一展现,两眼完全不够用了。步道一边是欢快流淌的溪水,溪水绕过一个又一个站立在渓中的巨型岩石,朝太平洋奔去。步道另一边是高耸的悬岩石,有的悬岩石弯曲在头顶,形成一个岩石隧道,有的岩石上长满不少蕨类植物,有的岩石中又是大树的生长地。沿途还可以看到不少原住民的房屋,他们仍然住在这里,过着农耕生活。
砂卡礑步道

右边穿山岩的步道


这一路我一直最关注的还是步道对面溪水边的那一壁岩石,裸露山壁上五颜六色的线条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天然画卷,每个人在这里都可以遐想出不同的画面。




我们愉悦地行走在峡谷里,耳旁还会随时听到鸟的鸣唱,有的高声,有的低吟组成一曲优美的交响乐。

大约半个小时我们来到导游规定的五间屋,这里路边有五间房舍,是原住民设在这里的小卖店。我们前去与一位原住民交谈,问他们这就是你们的住房吗?” “现在不是了,我们住在上面山上。”“那这里的地名就是五间屋吗?” “原来叫斯维奇(太鲁阁语 swiji多么美的名字啊! 这个名字是根据这里特有的一类植物名而来。这类植物是大叶子榕树,它包括水同木,干花榕,棱果榕等榕树。

我们在这里稍作休息就赶紧往回走,再一次欣赏美不胜收的一切。

布洛湾
到布洛湾一下车司机就让我们快跑,赶紧进入游客中心去观看录像。我们走进录像室,录像已经开始,我们摸黑找到座位坐下观看。录像讲解了太鲁阁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如刺身文化,男女各在什么时候开始纹身,纹在什么地方,纹身的图案代表着什么;如男婚女嫁的传统,怎样求婚,相爱,结婚的仪式等;还有他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打猎,种植,织布,藤编。。。

看完录像,我们再看一旁的实物展。

然后才走到外面,这里是大山里的一块小盆地,四周青翠的大山环抱,一条平整的环流丘步道让游客走在其上,观赏这里的美景。走在上面可以看到立雾渓峡谷,这个峡谷的地形和地质结构和砂卡礑渓一样,都是大理岩和片麻岩,也非常漂亮。

照片取自网络

这里更有趣的是可以看到立雾渓上的水坝。那是日治时期1940年日本人开始修的,他们开凿了一条563米长的引水隧道直通太鲁阁,建成一座水力发电站。1944年第一部机组建成开始发电,结果仅仅运行4个月水坝遭洪水冲毁。台湾光复后,民国政府于1951年开始修复第一部机组,恢复发电功能。1954年第二部机组也加入运转发电。今天这个水坝仍在正常运行。

燕子口
离开布洛湾,司机带我们来到燕子口,给我们一人一顶安全帽。我们带好安全帽,走进燕子口。
景点的入口是一个山洞,一边是垂直的悬崖,一边是山洞公路。我们走在游客步道上,一会儿抬头仰看峡谷两边高耸如云的悬崖峭壁,峭壁上的植物,有美丽花纹的岩石,一会俯瞰峡谷下哗哗流淌的清澈的溪水。
头上是巨岩,脚下是峭壁间奔流的溪水

美丽的大理石

这里的岩壁上有很多洞穴,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洞穴里缓缓流出一股清泉,这是地下水达到饱和状态,从岩壁细缝中滲出,久而久之将岩石裂缝溶蚀成一个个的溶穴。另一种洞穴则是立雾渓湍急的溪流受到阻碍形成漩涡,漩涡的水流带动流沙不断地侵蚀岩壁,经过多年演化而形成壶穴地形。
岩壁上的洞穴



这些天然形成的洞穴却成了燕子们得天独厚的家,它们在这些天然洞穴中筑巢而居,燕子口也因此得名。

长春祠
我们走出燕子口,司机早已等在那里。他说时间不多了我们就不去九曲洞了,无奈,我们只好听从。再往回走的路上,他让我们在长春祠的公路旁停下。我们在公路边远眺长春祠。长春祠是一座中国古典风格亭台楼阁式的建筑,金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圆木支柱,白色的主体。它修建在立雾渓谷峭壁边,位于青山丛中,面向中横公路,一条溪水从四旁奔流而下。这座长春祠里供奉着为修建这条公路而牺牲的226修建者的灵位,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这条公路。1956--1960年蒋经国先生亲自带领老兵修建这条横贯东西的公路,那时的技术不能与今天同日而语,要修建一条穿越大山的路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很多老兵没有牺牲在艰苦抗战的前线,也没有牺牲在全盘奔溃的内战中,却牺牲在建设台湾的战场上。修建这个纪念地确实是后人应该做的事,大树下乘凉的人,应记住是谁栽种了大树。我相信安息在这里的老兵们一定会为今天台湾已走上民主自由之路而高兴,为自己的付出而自豪。

太鲁阁大峡谷留给我的印象太好了:位于亚热带地区的太鲁阁,峡谷两岸的石壁上几乎完全被各种植物覆盖,整个峡谷里常年葱葱郁郁。谷底的溪水千百年来一刻不停地奔流着,硬是将坚固的大山冲撞出一条长达百里,深达几百米的峡谷,然后奔向太平洋。由大理石组成的峡谷岩壁上,那些变幻无常的花纹组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图画。



5 佛教慈济大学
下午4点半,我们结束了花莲一日游。司机把我们送到慈济大学,这时已是5点过了。校园里很清静,我们走进教学大楼,里面也没看见几个人。

从教学楼出来,我们在校园里四处逛。那座静思楼外观的设计很特别,它不是传统佛教庙宇的式样。它的三重重叠的三角形顶,倒是融合了西式教堂建筑的尖顶。它的色彩是灰色的单调的,没有了传统佛教庙宇的大红金黄。

当我们在外面观看时,一个学生主动带我们来到地下层,参观慈济展室。那里的志工告诉我们还有20分钟就要闭馆,于是我们急忙走进,匆匆在里面转了一圈。有关慈济的情况我们十年前左右就从美国的慈济机构和慈济月刊中知道不少,也为证严法师的慈悲感叹,当然同时也听到不少有关慈济的负面报道。不知是我们这几年离开了华人较多的城市,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最近几年到真没听到有关慈济的消息。

2020年3月25日星期三

2019 初访台湾 16 花东纵谷游

1111日,早饭后我们告别垦丁,开始了垦丁到花莲的花东纵谷一日游。我们一行人从垦丁大街出发北上,先沿着海边走,不久车就钻进大山深处,司机再一次要求我们检查安全带系好没有,告诉我们这一段山路大约要走一个多小时,最好闭目养神。我还真喜欢睁眼四处看,青翠的大山,山里的村庄,村里奔跑的孩子,闲坐的老人。。。这一切充满生气活力。

1 多良车站
大约一个半小时多,我们来到海边公路旁,按司机告诉我们上山的路,横穿公路,走上一个较陡的山路,往多良车站走去。我们来到位于半山腰的多良车站,这里热闹非凡,一边是观景台上翘首以待火车经过的游客,一边是售卖各种小吃水果的摊位。我们各自要了一杯鲜榨果汁,里面有大山里原住民自种的小凤梨,百香果,火龙果等,吸一口,一股凉意直入肺腑,甜香味漫溢。

一边喝着果汁,一边走上观景平台。这个车站的地理位置真不错,它坐山面洋,浩瀚无垠的太平洋就在车站脚下,一条铁路线从右边的隧道钻出,车站位于半山腰。这个车站原本只是一个招呼站,由于客流量减少,于2006年停止了运营。但车站独特的位置使它成为一个观光景点,每当有火车经过时,能拍下火车大海相连的美景。在观景平台上有一张火车经过的时刻表,我看了一下,离火车到来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司机兼导游只给了我们半个小时,只好遗憾地离开。
铁路线与大海平行

2 池上饭包
离开多良车站,司机带着我们继续前行。这一路大约也走了一个半小时多,好在我们和车上四位年轻人还谈得拢,时间也就很快过去了。正当我们饥肠辘辘时,车停下了。原来司机把我们带到台东有名的池上饭包来享用午餐。这家店外,两节旧式火车厢是用餐的地方,它会勾起人们曾经在火车上吃饭的回忆。


一走进这家饭店,一股浓浓的怀旧气息迎面而来,老式的木桌,条凳,屋内不太明亮的光线,天花板上挂着的日式灯笼。。。这里食客不少,全是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我们各自买了自己喜欢的便当,在一张刚离去客人的空桌上坐下,打开饭盒香味袭来,只见面上铺的满满的,鸡肉,卤蛋,蔬菜。扒开鸡肉从下面夹一筷子米饭吃进口里,哇,这个米饭糯糯的,有粘性是我喜欢的类型。

路上司机给我们介绍说,这个池上米是台湾有名的稻米之一,也是现在出口到日本最多的稻米。原来这个稻米是日本专家在日治时期从日本带来的稻种先在阳明山培育成功,而后引进到这里栽种的。

饭店的二楼是展览室,那里陈列着不少实物,不仅介绍这家饭店的历史,也介绍从水稻到米饭的制作过程。
池上位于花莲和台东的中间,最早的火车从台东到花莲要行使8个小时,池上人看准了这是一个卖饭包的好机会,于是有人开始在火车月台上售卖饭包。(那时没有现在这样的包装盒,只是做成饭团,用纸或其它东西包着饭团卖,所以叫饭包。)然后慢慢发展成便当。这家池上饭包已有80年的历史,历经了三代人,祝愿他们生意兴隆。

3 伯朗大道
饭后,司机把我们带到伯朗大道(Brown Boulevard)。怎么在乡村间有这么一个洋气的名字?原来是影星金城武曾在这里为伯朗咖啡(Brown Coffee)打广告,而名声鹊起。

大门外是几家租车行,我们一下车,他们立即前来推销他们的生意,我们没有租车,选择步行。我们一走进门,立刻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久违了,金色的稻田!我们三步并作两步走进稻田,行走在田埂上,蹲下身近距离观看沉甸甸弯下腰的稻穗,它们是那么饱满。今年又该是一个丰收年吧。我出生成长在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虽然是城里人,但那时的我们每年总要到郊外农村参加两次劳动,一次是夏收小麦,一次是秋收水稻。再加上下乡当了几年农民,因此对这些农作物始终有一定的感情,每次看到它们总觉得十分亲近。现在正是收割的季节,稻田里的水早已排干。稻田边的水沟里水哗啦啦地流淌,这个水沟,不,应该叫水渠才对,因为它是由条石砌成的,比几十年前成都周边农村的水沟结实了N多倍。那时成都平原稻田里的水沟是农民用锄头挖成的泥水沟,时常都会发生水沟崩塌,阻断水的流通的现象。生产队长就会随时巡视稻田,随时修补坍塌的水沟。


沉甸甸的稻穗
行走在田埂上

这一大片稻田实在太壮观,它躺卧在台湾中央山脉和海岸山脉的峡谷里,虽然它不像成都平原那样一望无际,但身边高低起伏的山峦带来不一样的美,金黄色的稻浪在青翠的山脚下翻滚,一间间农舍点缀其间。在这里漫步真可以静下心,抛开一切烦恼,放松心情。我感觉这一片稻田才是这里的灵魂,值得驻足观赏,这种自然美远远强过那些人为的美。
在稻田中金城武树

收割后的稻田

4 北回归线标志公园
每次来到一个什么特殊的点,如国界线,我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感觉。这次也一样,当我来到北回归线标志公园时,也是站在那个标志下凝思片刻,似否在等待着什么事情发生。当然什么事也没发生,只是心里那个点告诉我这样去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里确实是一个公园,高耸的白色日晷造型的北回归线标志屹立在公园正中的一块高坡上,四周种满花草。绿地一旁的长廊里有卖当地特产蜜香红茶的茶店。


其实这里吸引我的是围绕北回归线标志四周镶嵌在草地上的很多有关天象,气候,节气,地球科学的石板。我能从每一个石板上获取知识,我不是星座迷,也不相信同一个星座的人有着同样的性格。但是我相信太阳系里星球的运行与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这些变化又会与农作物的生长息息相关。希腊古天文学家作出的黄道十二宫,和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所做的天干地支组成的干支纪元法应该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观测天上的星宿变化,而作出的一种历法。黄道十二宫是太阳历,干支纪元法是阴历(也可叫做月亮历)。黄道十二宫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360度,按30度为一宫分为十二宫,每一宫用邻近的星座命名,十二星座由此而来。地球绕太阳转季节也随着变换——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往返。中国的干支纪元法则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配合,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再按固定顺序相互配合组成的。它可以用来记年,月,日,时。




5 瑞穗农场
在计划这次台湾行时。我没有选择日月潭附近具有英国风味的清境农场,而选择了这家瑞穗农场就是想看到地道的台湾农场。
尽管我们到达农场时已是下午3点半过,天阴沉沉的,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心情。我们沿着一条林荫道走进农场,农场美景呈现:一大片绿色草原上除了奶牛在悠闲地吃草,居然还有鸵鸟奔跑,草原旁一条人工渠道流水哗哗,临近水渠的木制咖啡座排列整齐,一旁的餐饮厅里卖着用自家农场每日挤出的鲜奶制作的各种奶制品。我们买了鲜奶冰淇淋坐在水渠边观景慢饮。



这家农场开始于1969年,最初是种植木瓜的,后来转成今天这样的乳酪农场,如今它每天所生产的鲜奶畅销到全台,已经连续三年被评为第一名了。(我们返回台北后,还在超市买它品牌的鲜奶。)

6 云山水
司机把我们带到一个地方,那里停着不少旅游车,进门的右边一块大石块上写着云山水三个大字。我们随着人群走进去,这是一条椰子树大道,满满的南国风情。我们走到一座白色的桥边,一个美丽的大湖泊出现在眼前,湖边的椰子树倒映在湖面上,一些西式风格的房屋像稀疏的星星隐藏在大树间。这是什么地方?富人区吗?问同行的年轻人,回答:NO。再往里走,看见一些拎着行李的人走进这些房屋,难道是旅馆。 位于这么美丽的环境的旅馆价格一定不菲。


再继续走过湖面,进入一片松树林,还没走几步,一座漂亮的由一块块方石块铺就的无栏杆的水中步道出现在眼前。它很特别,很窄仅够一人独行,石板下面就是哗哗流动的水瀑布,瀑布下面是湖水。如果平衡不好的人走在上面会有一点危险吧。反正我是有一点怕走独木桥的,来到这里也只好大着胆子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踩稳走过了这座水中步道。



在园中走了一圈回到车上问司机这是什么地方,他才说,这是花莲人的秘境,最初是一个自然生态农场。是花莲人来这里看山看水看花草树林的一个休闲地。近几年开始在里面修建一些民宿,成为一个高档民宿区。


离开这里已是黄昏,司机把我们送到民宿已快6点。

我们走进接待大厅,女主人已在那里等待我们,她给我们详细介绍他们的规则,附近的餐馆,景点,然后亲自带我们上楼,告诉我们洗衣机的位置和房间内一些电器的使用方法。她离开后,我们才仔细观察这间住房。房间很大,是我们这次台湾行住过的最大的。房内的装饰典雅大方,所有电器都比较先进,浴室面积也大,抽水马桶上有冲水的马桶盖。


我们这家民宿相当不错,经营它的是一对年轻夫妻。先生是学美术的,因此房屋的内外装饰很有品味。(这间民宿是视界民宿Visual Range B&B,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