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8日星期二

2014哥本哈根印象(六)美食

每到一地旅游总是要去尝试享受当地的美食。这次到哥本哈根也不列外。第一天晚餐,我们就来到儿子事先在网上预定的 餐馆(Pub Restuarant)这是一家专门烹饪丹麦菜肴的餐馆,离我们的住地很近。

大约快6点时,我们从旅馆出发,一路走一路慢慢欣赏哥本哈根美丽的市容。

7点半我们按预定的时间来到餐馆,它位于一条不大的街上,由于那天天气较凉,又不是旅游的最旺季,因此它的外面没有摆餐桌。我们直接进入它的内部--一个半地下的室内。长方形的室内,靠窗边整齐地摆放着几张餐桌,木桌木椅,木制相框,再加上天花板上的木梁,这一切是那样的质朴大方。


开胃菜上来了, 一个个球状形的青鱼裹满鲜美的汁, 配上紫色洋葱,红色番茄,绿色青菜,再加上丹麦特有的黑面包,一道典型的丹麦开胃菜就呈现在眼前。我一看就胃口大开,立即荚一个放进嘴里,轻轻一咬又嫩又香,原来这个鱼肉曾在有无数香料的水里浸泡过的。这让我想起近几年成都兴起的泡鸡爪,人们都说好吃,但我的潜意识里只认泡各种蔬,从没想到会泡肉泡鱼,因此一次也没敢去尝试,看来下次再回成都一定去尝尝,把这两者做一比较。
主食来了,一盘铁板烧三文鱼,一盘烤猪肉,一盘牛肉饼。三文鱼身穿淡黄色条纹衣,半个烤番茄旁配一zhi绿枝;几片烤猪肉像一把开启的扇子,一碟酸黄瓜,几个土豆拜访两端,几片绿叶真有画龙点睛之效;右边一个太阳鸡蛋覆盖着圆圆的牛肉饼,右旁随意山放着几个土豆,真是美。
青鱼



记得那是我刚到美国不久,一次我住宿在一家家庭旅馆,早餐很简单,一个煎鸡蛋几片面包。但那个盘子的装饰却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盘子上几片绿叶随意穿插其间,一朵紫色鲜花置于鸡蛋旁,美就这样简单地呈现在我眼前。在那之前我只是在一些高档的餐厅见过这一类的装饰,没想到在一般人家的餐桌上也能看到这些精美的装饰。这些装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有心几片绿叶,几粒红豆,几朵鲜花,几丝辣椒,红萝卜。。。都是装饰材料,都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从那以后我也学着去装饰一些聚会上的食品。

我尤其喜欢那盘猪肉,它非常入味,尤其是那一点点的肥肉吃进嘴里一点都不觉得油腻,而且那皮还是脆脆的很香。在家里我可是从不会吃猪皮和肥肉的。那圆圆的小土豆口感也不错,

在我们计划要去北欧时,儿子就告诉我,我们应该去尝尝那里的新创西餐,而且发来一个网站让我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新创西餐。到哥本哈根的第三天,我们走进事先预定的餐馆(Relae Restaurant),这家餐馆2013年被评为世界最好餐馆的第56名,我们也是慕名而来。另一家连续三年被评为第一的NOMA餐馆也在哥本哈根,但不提前几个月根本订不到位。这家餐馆面积同样不大,一块长方形的餐厅,两边整齐地摆放桌椅,估计满座也就最多能接待30位客人。桌上未见一般餐馆那样摆放着餐具餐巾,坐下后才发现它的刀叉及餐巾全放在桌子的小抽屉里。这个设计真不错,桌上的空旷让小小餐馆不再那么拥挤。
很有创意的设计

菜上来了,看,这是什么?
洋葱裹着桦树糖浆 
你能看出这是蘑菇汤吗?汤里有五谷杂粮
芹菜鱼
山羊奶烩蔬菜 
牛奶蛤-你猜猜这是什么做的?
大黄杏仁做的甜点
这些食品吃着是那么地鲜嫩,滑爽,虽然一进口就融化,但味香久留。这些食品也一改西餐(尤其是美国西餐)过油过甜的传统做法,它们是那样的清爽,满对我的口味的。

这些食物都不能看出食材的庐山真面目,但又能品出它们的味道,这些食品早已超出它本身,不再单单只是充饥,而是成为冲撞人们的视觉,味觉,甚至触觉的一种新概念食品。这就是近20年来风靡世界的分子美食(Gastronomie Moleculaire)。简单说就是用科学的方式去理解食材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然后创出“精确”的美食。

大厨详尽地给我们介绍了每一种食品的用料及做法,可惜我不能记住。我只记住这类食品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烹饪的,好像我烧肉一样,除了调料外不加一点水,小火慢煮,让肉本身的水分煮好它,这样做出来的肉味道更香浓。
当然做这种美食的功夫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这种美食的发明家是Herve This(艾维·提斯) 法国当代物理化学家。1980年25岁的他在根据食谱做一道酥芙蕾soufflé时,发现鸡蛋的放置数量和次序对酥芙蕾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于是他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开始投入到以科学角度诠释食谱的热情中。1985年他和另一个对美食也很有热情的匈牙利物理学家,英国牛津大学教授Nicolas Kurti(尼可拉·库堤,已于1998年过世)一起合作研究,正式替这个研究定名为「分子厨艺」(gastronomie moleculaire)或称分子美食(cuisine moleculaire)。

回来后上网一查才知道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中国,香港都有这种美食餐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