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3日星期三

2014 俄罗斯之旅7---走进冬宫

冬宫始建于彼得大帝时期的1711年。彼得大帝之前的沙皇们就一直想找到一个出海口,于是向四面八方出击,向北打,到海边一看,这里是海,但它是常年结冰的北冰洋,不能出海;向南打,看见海了,但这是四面被陆地包围的里海,也没法出海;向东打,打到太平洋,这是大海了,但又被日本打败;回头向西打,打到波罗的海,终于找到出海口。这时正是彼得大帝当政,透过打开的大门,他看见了西欧很多先进的东西,决心向西欧学习,于是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在最接近西欧的地方建立一座新城市。冬宫的建设也就应运而生。 冬宫的地址就选在了涅瓦河畔,这里离海最近。最初的彼得宫殿规模不大,是由建筑师Domenico Trezzini 设计的一座拜占庭式的两层楼的小建筑。1721年又在他的一旁建立一座同样大小的建筑,6年后(1727年)又把这两栋建筑连接为一体。真正大肆扩建冬宫的是伊丽莎白女皇二世,她的这次扩建历时8年时间,基本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规模。但她并没有享受到这座宫殿,整个工程在她去世一年后才完工。坐享其成的是篡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她极大地扩充了冬宫的收藏,当她从柏林商人处买下二百多幅画时,(1764年)她就在冬宫里建立了埃尔米塔日博物馆,专门用来收藏珍品。
1837年一场大火几乎烧毁整个冬宫。这次冬宫的重建借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科技飞跃发展的东风,不仅采用新材料,如房顶换成金属材料,内顶使用铁大梁,内部装饰采用镀金等, 而且整个建设时间大大缩短,仅用2年多时间就完成。(这次的重建外观没变,主要是内部变化较大,基本变成19世纪的洛可可风格。)

这段历史的了解就暂告一个段落。我们还是走进这个宫殿吧。

在圣彼得堡的第二天,导游就带我们隔涅瓦河观看了冬宫壮观的外貌,而同一天的傍晚,我们到冬宫剧场观看芭蕾《天鹅湖》,又冒雨在冬宫前的亚力山大广场转了一圈,这个广场比红场壮观多了,一座由整块花岗石做成的亚历山大胜利柱屹立在广场中心。它是为纪念1812年俄国战胜拿破仑而建的,高约48米,直径4米的圆柱顶端站立着天使铜像,天使高举十字架,双脚踩着一条毒蛇,象征着上帝带领我们战胜敌人。圆柱的底座四周是表现1812年那场战争场面的浮雕。广场四周是一圈沙俄时代的建筑群,圆柱北边是白绿相间色彩的三层建筑--冬宫,圆柱南边是一排圆弧形的典雅的黄色建筑,与冬宫遥遥相对,建筑中间是一座雄伟的凯旋门,拱门上方是驾驶马车的胜利女神像,这也是为纪念反抗拿破仑战争胜利而建的。它是沙俄时期的总参谋部大楼。


第三天太阳终于露出笑脸,上午导游带我们来到冬宫广场。晴日下的广场更展现出他那气势恢宏的壮观--冬宫浅绿色墙体上整齐排列的白色石柱,石柱间金色的窗户和浮雕,再加上屋顶上屹立的金色雕塑群,广场正中的亚历山大胜利柱,与冬宫遥相对应的凯旋门上方的胜利女神塑像构成一个庄严中又透着几分绚丽的广场。



由于还没到冬宫开馆的时间,导游带我们来到广场最里面的埃尔米塔日宫(也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兴建的博物馆)正门。这是一座淡黄色的建筑,正门由十尊肩扛正门顶部平台的“阿特拉斯”花岗石雕塑构成,每尊塑像有两人多高,他们双手向上支撑着大门的平台。阿特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因参与提坦神反对奥林波斯诸神的活动而被罚支撑天宇。把他放在这里,是否也意味着这座埃尔迷塔日宫代表着天庭,象征着叶卡捷琳娜女皇至高无上的权利?
艾尔米塔日宫

冬宫剧院

时间到,导游带我们走进冬宫。进门后我们直接走上二楼的军事画廊,这里两边墙上挂满参加1812年战胜拿破仑那场战争的军队将领的大幅油画,有三百多幅。画廊尽头是身跨战马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像,亚历山大一世像的两边分别是他的盟友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像和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像。这里还有一些反映那场战争场面的巨幅油画。
为什么画廊上有一些空白?
画廊尽头的压力山大一世骑马像

走出画廊,我们来到圣乔治大厅。大厅两边屹立着上下镶嵌着金色装饰的白色大理石圆柱,大厅顶上悬吊着几盏金色吊灯,大厅的一端是一座红色基调的华盖,华盖下一把龙椅端放着,龙椅后是一幅双头鹰的壁挂。大厅地面是原木拼花地板。
圣乔治大厅


原木拼花地板

走出大厅,穿过摆满各种木雕珍品的长廊,我们来到阁楼厅。这里游客如织,原来这里有最著名的孔雀钟。一只金孔雀骄傲的站在一个金树墩上,一支长长的金树枝向左伸展着,一些金蜻蜓围绕树枝飞舞着,孔雀下方的树墩旁,一只金鸡昂首站立着。这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报时钟,它是一件世界级的艺术珍品。这个钟的制造者很巧妙地把钟的机械设置与艺术结合在一起,钟自身的机械装置隐藏在中央的一个大蘑菇内,打开蘑菇能看到用罗马文和阿拉伯文写出的表示分钟的数字。那些蜻蜓每旋转一次是一秒钟,每隔一刻钟和每到一小时那些钟琴会自动鸣响。由三个不同弹簧连接着猫头鹰,孔雀,这会让孔雀定时开屏,收屏。


这个孔雀钟的最初拥有者是俄国的军队将领,叶卡捷琳娜女皇的情人Prince Potemkin。1791年他买下未组装的孔雀钟,买下后他要求俄国著名的工匠Ivan Kulibin 组装它,但工匠只有第二年底才有时间去组装这个钟。于是组装一事就暂时放下,结果Potmkin 在当年(1791)年去世。叶卡捷琳娜女皇从Potmkin的继承人那里买下Potmkin 的宫殿和这个未组装的钟。叶卡捷琳娜女皇找人组装这个钟,组装在1794年完成。组装完成的孔雀钟就摆放在原地,直到叶卡捷琳娜去世,继位的保罗一世(叶卡捷琳娜的儿子)才将这座钟搬运到冬宫。

这个厅里不仅地面是复制于罗马浴室的马赛克拼图,还有马赛克拼图的桌子。

马赛克桌面
马赛克地面

再见,孔雀钟。我们跟随导游走过好几个陈列雕塑 ,壁画的展厅,来到冬宫的镇宫之宝的展厅,这里有两幅达。芬奇的真迹作品,一幅Madonna with flower 画里圣母孩童般纯真的笑容和圣婴专注抚弄花朵的神情是如此生动,逼真。 一幅Madonna with child 画中神态恬静的圣母深情地看着怀中的婴儿,一种年轻母亲的温柔的爱子之心跃然而出。画家在这里更多强调的是一种母爱的普遍人性,让我们看到人性中至善至真的情操。


继续走,我们走进一间浅蓝色基调的大厅,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简洁,明朗,除去那些累赘的装饰,不需更多的金装银裹,清新之气迎面扑来。这就是叶卡捷琳娜女皇大厅。

穿过一条陶器装饰的拱梁上花饰窗格镶嵌着油画,具有16,17世纪西欧风格艺术的长廊,来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展厅,这里有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拉斐尔的两幅画。一幅与达芬奇的同名,也叫Madonna with child。这幅画里恬静优雅的圣母正专心地读着圣经,怀中的圣婴仿佛受到感染也注视着妈妈手上的圣经。一幅The Holy Family, 画中父亲约瑟深情地看着儿子,圣婴也抬头望着父亲,他们的眼神是那样逼真,一家三口的天伦之乐真让人羡慕。这里还 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蹲着的男孩》,洛伦泽蒂的雕塑的《躺在海豚上的男孩》。




继续往前就来到意大利画廊,意大利威利斯画派的代表人物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提爱坡罗)的《被蹂躏的妇女》, 意大利画家Antonio Canaletto(卡莱纳托)的《在威尼斯接见法国大使》, luca Giordano(乔达诺)的《利普斯战御》,西班牙画家Bartolome Esteban Murillo(穆律罗)的《男孩与狗》。。。名师的作品挂满大厅。



穿过画廊我们走进荷兰著名画家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i(伦勃朗)画室,这里陈列着26幅他的大作。我们看到《浪子回头》,《戴耳环的少妇》,《十字架的继承》。。。我们熟悉的油画。



不知不觉,时间已过去2个多小时,最后导游把我们带上三楼的法国画室让我们自己看,她就一旁休息去了。我们在这里欣赏到不少法国画家的名画,莫奈的《花园少妇》,梵高的《阿莱城姑娘》,毕加索的《裸体》。。。





这里的画真是太多,导游说如果每一幅画看一分钟,也要11年的时间才能看完。三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也仅仅参观了冬宫二楼的一部分和三楼的一点点,三楼的中国馆,一楼的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展厅我们根本就没迈进一只脚,由此可见冬宫博物馆之大。

最后导游带我们走下宽敞华丽的“约旦楼梯”也曾被称为“使节楼梯”,(各国使节都由此楼梯登上二楼等候沙皇的接见。后因每年的1月9日沙皇一家都由此楼梯下到一楼,参加在涅瓦河上为皇室准备的耶稣受洗节活动。因此18世纪以后,“使节楼梯”改名为“约旦楼梯”。)走出冬宫。这个白色的大理石楼梯庄严、肃穆,宽敞的台阶,刻满浮雕的护栏,高大的墨绿色大理石圆柱,墙壁上镶嵌的镜子与二楼天花板上由意大利画家绘制的油画交相辉映,冬宫的高贵华丽奢华极致可见一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