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6日星期五

2017日本游—东京篇 2 浅草寺及周边

5月17日早饭后,我们乘车来到浅草寺站。下车后朝浅草寺方向走去,途中看到不少人在一条街沿边排队。我们好奇地上前看,原来他们是在排队买戏票。馆外演出宣传广告告诉我们,这是浅草剧场东洋馆。再走几步又看到浅草剧场木马亭,这里同样有人排队。浅草这个地区在江户时代后期(1800年代)以前基本上就是一块佛教的清修地,到1800年代慢慢地开始有人居住,自然一些商家店铺也就开始在这里落脚。后来逐渐变成曲艺和街头表演的热闹地区(像北京的天桥)。到1900年代初开始上演日本喜剧(称为浅草歌剧) 。从1964年起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其他艺术的发展,这里的灯火也就随之暗淡。但这座建于1951年的专门上演喜剧的剧场却一直灯火不灭,看门前这个排队的阵势就知道它受欢迎的程度了。
东洋馆前的排队

木马亭前的排队

东洋馆演出的演员们

在这附近街上的不少店面的门上都画着不同的漫画,漫画在日本深入人们生活的程度可见一斑。



我们继续朝浅草寺走去,不知怎么的我们没有从正门进入,而是从西面的一道侧门进入。进入这里看到的是不少各类塑像和碑。有神佛界的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宾头卢尊者,也有凡界的不少名人,甚至有我们熟悉的名字,还有为浅草寺做出贡献的平民百姓。

“瓜生岩子”是一位社会慈善家,被称为“日本的南丁格尔”,她一生致力于保护儿童和救济贫苦人家。
“喜剧人之碑”


浅草寺观光事业功劳碑。

这不知是一座什么纪念碑,上面有一个大大的“和”,想来应该是和平之碑吧。它后面的那个大石板上有郭沫若的题字,还有廖承志,巴金的名字,也有我们知道的日本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西园寺公一。


这块碑上的名字好像是自己写的,这算涂鸦吗?

这里还供奉着观音和阿弥陀佛。


人和佛同居一处这体现了佛教的人可以通过修行成佛的理论。


我们从这里往东直接走进浅草寺,首先看到的是浅草寺的本堂。雄伟的本堂前人潮如织,香火缭绕,人们满满地围着那座八角香炉,每一个人都在用手把那烟往自己身上扇,据说这样可以医治自己的疾病。这里是我们这次到日本看到的最嘈杂的寺院或神社,它简直不是一个佛门清修之地,它名声太大,吸引的观光旅游客实在太多,也包括我们,真不知这里的僧人们何时才能静修。本堂内金碧辉煌,正中供奉的观音像隐约可见,看来尽管不是那座本尊,但仍然保留着一份神秘色彩。
本堂侧面

本堂正中香烟缭绕

站在正堂远望宝藏门

本堂正面
本堂内
绕过本堂我们来到影向堂,这里清净了许多。这座影向堂建于1994年,是纪念浅草寺的创立人慈觉大师诞生1200周年。堂内正中是一尊观音菩萨像,两边有12尊小菩萨。后来我们从本堂走向宝藏门时看到一组简介浅草寺历史的图画,原来这座浅草寺传说是一对兄弟在公元628年打鱼时从海里捕捞上一尊佛像,他们的主人土师中知祭拜这尊佛像后就出家为僧,而把自己的房屋改成一座小寺院,以供奉这尊佛像(据说这尊佛像只有5.5厘米高)。十几年后的公元645年,盛海上人对寺院进行了修整,那期间观音托梦给他,让他把这尊佛像定为秘藏佛像,不得让外人看见。两百多年又过去了,公元857年,僧人慈觉大师来到这里,制作观音塑像,用以替代那尊秘藏佛像。同时扩建寺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规模。

这里当然也会有一般寺院都有的塔,但这里的五重塔却格外尊贵, 塔的顶上放有从斯里兰卡传来的舍利子。
不少修行者来到这里

我们继续往前,来到两层楼的宝藏门。宝藏门正面挂着三只灯笼,两边各有一尊天王塑像,守护着浅草寺。它的背面两边各挂着一只大草鞋,草鞋上写着献纳的人名。这草鞋长4.5米,宽1.5米,重500公斤,它可以驱邪避魔。



走出宝藏门,就进入浅草地区最热闹的具有江户风格的商业街-仲见世,短短不到500米的路上一个个店家紧紧相连,以卖各种小吃和旅游纪念品为主。
满是人潮的仲见世

走着走着一个店前的篮球明星姚明,美国总统川普的漫画吸引我们前去观看。看着看着觉得好玩就走进店里,里面已有好些顾客在被画着。这时一位小伙子热情地前来推销自己,经不住他的巧舌,我们跟随他上了二楼。楼上没有顾客,但满屋子挂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漫画。他让我们选择漫画的种类,我们选了最夸张的那种。然后开始被画,他一边画一边和我们聊天,他是韩国人,在伦敦学习画画,毕业后就到东京发展。这个画室就是他和其他的人共同开办的,选在浅草寺旁,每天游客不少,所以生意也还好。不大功夫他画完了,我们一看就互相说对方很像自己不像。回家后让亲朋好友看了都说画的不错,你们两都像。

画室正门
给我们画画的年轻人

从画室出来再往前走就来到浅草寺的大雷门前。一个大大的红色灯笼高挂在正中,灯笼上写着“雷门”两个大字,灯笼的两边供奉着威风凛凛的风神和雷神。这座雷门最早建于公元942年,(比慈觉大师件浅草寺晚了快一百年,所以它并不是浅草寺的正门。)是为祈求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所以它的正式名称是“风雷神门”。
雷门的背面
雷门正面

离开浅草寺,我们乘车来到上野公园。一进门就看见一堵墙式瀑布,原来这座上野公园是在宽永寺的遗址上修建的。宽永寺是德川家的菩提寺之一,家族15位将军中有六位安息在这里。它是德川家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修建的,主要是祭祀他的祖父德川家康。寺内的很多寺院在公元657年的大火中被烧毁。江户末期的上野之战中,幕府的彰义队2000名官兵死守在宽永寺,与皇室军队激战,最终皇室军队从南面的黑门攻入,彰义队惨败。宽永寺也在大砲的攻击下被火焚毀,只有清水观音堂、东照宮、五重塔及大佛殿未遭受波及。那座黑门就位于我们的入口处,我想这大概就是修这座像黑门一样的瀑布的原因吧,一旁还有黑门和彰义队的介绍。
石墙瀑布

图中右下方是黑门
彰义队纪念碑

再往里走,我们看见一个纪念碑和一些塑像,从像的一旁的介绍上得知,原来这是纪念一位叫王仁博士的。据远古时代书籍的记载,这位博士从韩国济州来到日本,带来孔子的《论语》和《千字文》,向日本人传讲孔子学说。他后来也归化日本,他的子孙也在日本成为作家等。这座纪念碑是1940年由王仁博士研究院出资修建的。从这可见中日韩三国在文化上的渊源。
王仁纪念碑

在一个棒球场上,很多年轻人在那里打棒球,场外边上有一个纪念碑,他是纪念日本棒球明星正冈子规的。他是棒球的导入者,也是棒球的积极参与者,在场上他的角色是Catcher(接球手)。其实,他还是日本明治时代的文学大师,他的诗歌,小说,随笔等都在日本文学史上的留下深远的影响。可惜肺结核早早地夺走了他的生命,年仅35岁就去世,不然还会有更多的作品留给后人。


我认为公园里那一片博物馆美术馆群是最值得参观的,很可惜我们没有时间进去,只在外面看了看外观,东京文化会馆里有许多演出;西洋美术馆前有一块小小的雕塑园,里面是西方雕塑大师奥古斯丁。罗丹的作品:《亚当》,《夏娃》,《地狱之门》,《加莱市民》等;国立科学馆前一只大恐龙高高屹立,门前有不少刚参观完走出的学生;占地最大的是东京国立博物馆,它是日本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藏品最多的博物馆。

西洋美术馆前的罗丹雕塑《地狱之门》

科学博物馆

我们朝不忍池走去的路上先后看见上野东照宫,五重塔和上野稻荷神社。

月松

上野稻荷神社


不忍池很大,里面荷叶覆盖,要是再晚一点来,这里一定是一片亭亭玉立的荷花。不忍池的右边是鹈池,那里住宿者很多不同种类的鸟,是鸟类的天堂。不忍池的上面是供游人划船的地方。可惜的是不忍池中的弁天堂在维修,我们无缘一见。




这座公园里还有两座动物园,它真是包罗万象,不同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去参观或游玩。


从上野公园的不忍池走出,过街不远处就是日本三菱集团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的长子久弥的府邸。

进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栋正在维修中的欧式建筑,正中是一个塔楼,两边对称展开着两层楼,正门前四根希腊立柱支撑着上面的阳台。由于在维修,我们从侧门进入,里面铺着红色地毯,大厅内托斯卡纳式的拱形廊柱,壁炉都完好地保留着。从主楼梯来到二楼,这里的装饰可以用金碧辉煌来形容,它的墙面全用的是金唐革纸覆盖。

一楼
二楼

这种金唐革纸是揉合了唐金纸和欧洲皮革壁纸“金唐革”的制作技术而成的高级壁面装饰品,炫丽华贵,主要用于殿堂、公家厅舍的室内壁面装饰。“唐金纸”也称“唐纸”是中国唐代传到日本的一种壁纸,这种壁纸常常被用到精致的美术表现上,如用在寺庙王室的屏风和墙上。“唐纸”传入日本后,日本发展出了自己的“和纸”艺术。到17世纪中叶,西班牙的“金唐革”输入日本颇受欢迎,但由于江户幕府的锁国政策,这种“金唐革”在市场上难以买到,于是日本人在和纸的基础上研究发展出了自己的“金唐革纸”。




从二楼下来,我们穿过一条走廊来到风格迥然不同的日式房屋。宽大的房间,小巧的日式花园。


外面宽敞的花园

这里还有一个与房间分离的台球室。
台球室内
台球室

这种西洋和东洋风相结合的建筑出自英国建筑大师Josiah Conder之手。1877年,他受日本政府邀请来到日本,就任工部大学造家学科(现在的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的第一届教授。他不仅教学有成,培养出不少日本有名的建筑家,还亲自设计建造了上野博物馆,东京复活大圣堂等很多建筑。这座岩崎官邸建于1896年。

接着我们乘车朝六本木走去,从地铁站出来,上了一个长长的电梯才来到地面,站在一个新建的高大的建筑内,走到外面,这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路上行人匆匆。只见我们走出的高楼前的广场上立着一块牌子,写着“东京中城(Tokyo Midtown)”。我们在街上随意走着看着,四周的商店对我们也没太大的吸引力。

在街上转了一会,开始找吃的了。走了一圈还是回到出地铁的那座高楼——中城大厦(Midtown Tower),走到食品区,这里一家挨一家的都是卖各种食物的,尤其看到那些非常新鲜的品种繁多的鱼,真希望能在我们那个内陆城市能买到。



走过这片区,一转弯就来到一家家的小餐馆区,我们在这里最终找到一家日本茶泡饭店。从小就听说:“好吃不过茶泡饭”,但说实话我还真没有认真吃过一次茶泡饭,这是第一次。一壶茶,一碗饭,几片鱼,一碟腌渍菜,再加两个饭团,慢慢品尝味道还真不错。


饭后我们也没兴趣到六本木大厦去观夜景,就打道回府了。新宿不夜城仍是歌舞升平,好不热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