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伦敦最主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参观大英博物馆。世界最知名的四大博物馆我们已参观过三座了,就剩下这座大英博物馆。到伦敦的第二天上午10点整我们走进了这座历史最悠久,藏品最多的博物馆。它成立于1753年,那一年英国收藏家汉斯。斯隆(Hans。Sloane)去世,他留下7万多件收藏品,主要是植物标本。家人根据他的遗嘱把他的全部收藏品捐给国家。于是国家专门建立了一座博物馆来收藏这批珍品,博物馆于1759年正式对外开放。刚开始主要收藏自然历史标本和大量书籍文物,到1880随着馆藏的增加,将自然历史藏品和文物藏品分别成两个馆。到1973年又将书籍手稿等划给大英图书馆。从开馆至今一直对外免费开放,它的藏品有800万件之多,它们分别陈列在100多个展室里。
博物馆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古罗马神殿式建筑,几十根高耸的希腊立柱支撑着两边的回廊,八根立柱支撑着一个三角形的门楣,单色调陈旧的外观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一走进去敞亮的大厅又让人穿越历史来到现代。原本是露天的中庭,带上了一个透明的大帽,让人们在这古典的殿堂里欣赏现代建筑艺术,这真是独具匠心的设计。这让我想起世界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安放在法国卢浮宫前的那座玻璃金字塔,两者都有同工异曲之美。
从大厅左边走进古埃及馆,该馆的镇馆之宝_埃及罗塞塔碑就立在一个大玻璃罩里。碑上面的字很小,根本看不清它的笔画。(碑上的字肯定不认识了)好在一旁的文字让我们知道,这是一块公元前196年 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草书(也是象形文字)和古希腊文篆刻的当时埃及国王托列密五世的诏书。这块石碑是拿破仑1799年占领埃及时攫夺回法国的,后来在英法战争中拿破仑战败,于是这块石碑又成为英国的战利品于1801年被运到英国,1802年住进这个大英博物馆。
这里非常有趣的是介绍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发音。我们都知道象形文字就是看图猜字,但这个字怎么发音却从不知晓。如“月” 画了一个月亮,今天我们当然知道它的发音是“yue”,但几千年前古人的发音是一样吗? 经过很多学者的考察和研究,尤其是埃及古物学家Jean Francois Champollion的深入研究,他们最终发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由一系列混合的声音和图画来表现的。如:猫
前三个图画纪录的是声音“miw”, 最后一幅画就生动的表现出“猫”这个动物。这个发声是不是很接近中文的发音,真是很奇妙!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最早用于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4世纪以后就逐渐消失了。
在馆内还有一个埃及第五代法老女婿的墓碑,这是一块石灰石做成的墓碑,中间那道门是假的,不能由此进入墓室。这个碑上记录了他的出生时间地点,他的妻子是谁,以及他的从政生涯等。上面的字也是象形文字。
馆内还有一尊猫神的塑像,它是古埃及金字塔时期人们崇拜的神,人们认为通过它人就能与神沟通。那时每年大约有70万人来到Bubastis城(位于埃及北部),朝拜这尊神像,参加一年一度的崇拜节庆。现代科学家通过X光等技术对这只神猫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这只猫的成分是84.7%是铜,13%是锡,2.1%是砷,0.2%是铅。它就是一只人造出来的塑像,就像是庙里的菩萨像一样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这里还陈列着一个水晶石的甲壳虫。这种甲壳虫在古埃及法老的神殿里是常有的一尊神,那时的人们认为它是具有永久能量的太阳神,它会在每晚自动更新,第二天一早又精神抖擞的照亮大地,唤醒万物。这块石像是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找到的,考古发现它在古罗马时代就被移动过,后来在奥斯曼帝国时代又被移到土耳其的。
馆内的埃及馆是最热门的,人们都是冲着木乃伊来的,我们早已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过几次了,所以就没再去进去。
我们来到古亚述馆,两个巨大的人头牛面浮雕威武地守着大门。在古亚述它们是守卫在皇宫门前,保卫皇宫不会受到妖魔的入侵。看到它们就自然联想到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为什么古人们会有这样的奇想,把动物尤其是比较凶猛的动物和人结合起来?也许是那时人们没有更好的武器与大自然中的野兽搏斗,希望借助于一些猛兽的力量来战胜周遭恶劣的环境,以便生存下来。走进大门一条长长的过道两旁全是古亚述王室的浮雕,它们大都是战争狩猎的场面。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些浮雕很不完整,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只能根据所得到的碎片把它们还原,没有得到的部分只能留下空白,让参观者自由遐想。这个亚述人猎狮图也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在古希腊古罗马馆里,有一组塑像来自古希腊最著名的神殿Didyma,那里是希腊神话里太阳神阿波罗发表神谕的地方。这些坐着的男人和妇女都是当时当地最富有的人,还有一头雄狮卧在他们身旁。
在馆里最吸引人们的是那一整座Neried Monument。这是古罗马亚细亚西南部的利西亚省的统治者Arbinas为自己修建的墓碑,它大约建于公元前400年,而他自己则死于公元前370年左右。这是一座典型的希腊式建筑,坚固的两层基座和高大的爱奥尼克立柱支撑着整座墓碑。墓碑最上面三角形屋檐上的浮雕,展现出Arbinas他和妻子,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紧接着的下方是他狩猎的场景。正面立柱间站着的是三位女神,尽管她们的头不知在哪,但从她们挺拔的身姿,优美的姿态完全可以想像出她们那充满胜利喜悦的脸庞。她们身下的两层基座上的浮雕分别呈现出两场战争的场面。
这里最珍贵的还要数那些从希腊帕特农神庙运来的埃尔金大理石(帕特农神庙里的塑像,浮雕)。19世纪初,英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埃尔金花7万英镑买下,运回英国,然后以3.5万英镑卖给博物馆。2011年我们在雅典参观帕特农神庙时导游就给我们讲了这段历史,显然那个“买”是带有强抢的性质的,他依仗着他有奥斯曼国王苏丹的特许证。那时我们在希腊只看见一片废墟的帕特农神庙,今天在这里看见了它的精华。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做工精美的雅典陶罐,不论从形状,烧制,着色上都比我们在希腊圣托里尼岛上博物馆看到的要好很多。
希腊勇士的塑像,公元前460-450年的作品。
我们来到二楼,在这里看到一具自然木乃伊。1896年,在埃及北部考古学家发现了他。他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500左右,他死后埋葬在一个不大的浅洼地,由于地面小,人们不得不把他的身体卷起。而埋葬他的是干燥的热沙,这些热沙能自然脱水,因而他的尸体没有腐坏,而是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天然的木乃伊。博物馆给他的名字Gebelein Man,Gebelein是发现他的地名。2012年博物馆采用CT扫描技术让我们能看到他的里面。今天参观的人可以按屏幕上的键就能看到相关的说明。
二楼上还给我们展示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据考古发现这个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它也称为“两河流域文明”,这两河就是今天中亚地区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个文明就是发生在两河平原上以农业和灌溉业为基础,而慢慢发展起来的人类文明。这个文明持续了6000多年之久,从公元前6500年——公元前200年。它从原始的狩猎,到定居的农耕,再到城市的发展;它从树棍等自然工具,到制作简单的石器工具,再到冶炼铁,铜,金,并用它们来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它也发展了自己的文字—楔形文字,也开办学校,也有治理城市国家所需的法律等。后来随着波斯和希腊人的崛起,这几千年的文明就逐渐消失,城市也被黄沙掩埋。直到19世纪初,考古学家才开始慢慢把它发掘出来。
在二楼我们还看见一个银盘,它是1753年被一个9岁的小孩在英国的泰恩河边发现的,但它一直被英国诺森伯兰郡的一位伯爵家所拥有,直到1993年才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这个银盘上描绘着希腊神话里的太阳神阿波罗和他的孪生姐姐,以及他们的母亲和姨妈在他们的出生地得洛岛上相聚的场面。
这个路易斯西洋棋也是博物馆的镇馆宝之一。据考古发现它是公元1150-1200年由挪威制作的,棋子由海象牙和鲸鱼齿精心制作而成,包括坐立的国王和王后、戴教冠的主教、骑在坐骑上的骑士、站立的狱卒和士兵,都被制成方尖碑的样式。它们的主人是谁,到目前尚不知,它们是在1831年4月11日一个苏格兰古董协会上被展出之前的某个时间点发现的。具体的地点也不祥,只是说好像在一个沙丘的小石洞里发现的。现今为世人所知的93颗棋子,11颗在爱丁堡的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剩下的82颗在大英博物馆中。
大英博物馆确实很大,我们在里面转了三个小时也仅仅只看了这么一点,就是这一点也让我见识了不少世界史。很可惜的是我们没走进中国馆(那天闭馆)留待下一次的到访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