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号早饭后,我们搭乘台铁从花莲返回台北。我们到所住旅馆寄放好行李后,出发朝野柳地质公园赶去。野柳地质公园原本没有在我这次台湾行的日程里,促使我改变主意的是,在从美国飞往台湾转机的温哥华机场,我们遇到一位居住美国的台湾女士,她听说我们要去台湾,马上就说,那你们一定要去野柳地质公园。于是我们就把到瑞芳九份的计划换成了到野柳地质公园。
我们下车没走多远,就看见繁忙的野柳渔港。港口内停泊着大大小小的各类渔船,无数各种车辆停靠在港边路上。那时估计早已过了新鲜海产品交易的时间,或许交易双方正在吃午饭。与港口相对的街上很是忙碌,几乎全是一家家的海鲜餐馆,每一家店前都摆放着一些大大的盆子,里面全是活蹦乱跳的鱼,蟹,虾。。。店里飘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我们选了一家喂饱了肚子。
饭后我们走到野柳公园大门,这里是我们这次台湾行遇到游人最多的地方(除了台北故宫),日本韩国的游客为主。
进入公园,我们走在一条宽敞的林荫大道上,大道两旁一个个木条凳,石条凳一一排开,两旁的大树都朝路中弯曲形成一个绿色遮阳棚,挡住火辣辣的太阳,带给人们阴凉。大道旁边时不时出现一些观景平台,让游客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美景。在这条路的尽头有一个新塑的女王头。据说是专家预计那个已存在数千年的女王头会在2040年断掉,而仿制了一个放在这里。它会让第一次来这里,事前没有做任何功课的游客兴奋激动,但也会让那些事前做过功课的游客不屑一顾。
走出林荫大道,我们来到一个狭长的海岬,湛蓝色的大海围绕着它,海边既不是礁石海滩,也不是贝壳沙滩,而是一道道岩石海堤,海堤内遍布着一个个蘑菇状的岩石(Mashroom Rock)。
我们走进蘑菇群,仔细观看这些蘑菇,它们的冠部(头顶)是深褐色,且呈蜂窝状,它们的根部则是姜黄色而且光滑。它们的中文名字叫“蕈状石”,它们的形成是因岩石受海水数十万年的浸蚀,那些砂岩中质地酥软的岩石就被海水慢慢地浸蚀消融,坚硬的结核开始吐出地面,露出蕈状石头部的头皮。然后海水继续冲涮侵蚀四周较软的砂岩,它的头部慢慢地一点点露出。再随着地壳的逐渐抬升,和海水的继续侵蚀,逐渐显现出它的脖子。再随着地壳的上升,海水的侵蚀变成了海风的风化作用,使它的脖子越变越细。当然每一块岩石所受到的海水浸蚀和海风风化的作用力是不一样的,因而我们看到的这些蘑菇石的形状也不一样。它们有的高,有的低,有的胖,有的瘦,有的还有一个小辫子。这里最完美的“蕈状石”非“女王头”莫属。
![]() |
丫鬟头? |
![]() |
日本武士头? |
![]() |
平民头? |
![]() |
贵妇头? |
![]() |
黑熊盘踞 |
走出蘑菇群,沿海边一带不少岩石表面突兀出一块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岩石,它们色彩较深,身上有着纵横交错的裂缝,看去就像一块块的生姜,因此它们被称为“姜石”(Ginger Rock)。 其实它们每一个也因自己特殊形态成为游客们自己心中的美石。
这里还有一些岩石像一个个浅盘子,盘子里还装有各种不同的食物。它们是海蚀平台上的一些凹穴,当然也是海水海风的功劳啦。
另外和这些浅盘子相反的则是一些突出岩石表面的烛台石(Candle Rock)。它们高出岩石表面,像一个个烛台,里面燃烧着一根蜡烛。
我们穿过海蚀沟,走向海岬角。远远地看见一个高高的岩石,逐渐靠近它,就看见一只雄鹰站立在岩石上,原来它就是这里著名的海伶鸟石( Pigeon Hawk Rock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