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星期四

2013 土耳其游之历史文化篇(2)


提到土耳其的历史,奥斯曼帝国时期是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来到伊斯坦布尔必须要去的地方就是Topkapi Palace。

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宣告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和奥斯曼帝国的建立。战胜者穆罕穆德二世立即为自己修建宫殿,他在废墟里发现了庞大的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大皇宫,于是在那遗址上修建了他的宫坻。几年后,他发现了更好的一块风水宝地----位于海湾,三面临海的高地,站在这块山丘上可以俯瞰博斯普鲁斯海峡,金角湾和马尔马拉海。(这里原来是古老的拜占庭卫城)Topkapi皇宫于1459年动工,大约7,8年后全部完工。(以后的各代统治者又不停地改建,扩建,慢慢形成一个占地面积与北京故宫差不多的皇宫)整个皇宫由4 个庭院组成,第一庭院是围绕皇宫的一大片花园,里面种满树木,花草,还建有喷泉,如今土耳其考古博物馆和美术学院也在里面。第二,三,四庭院才是皇宫的主要部分,也是今天旅游者光顾的地方。
绿树参天的第一庭院


考古博物馆

在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天一早,我们穿过离住地咫尺之遥的皇宫外围的城门,进入Topkapi  皇宫的第一庭院,这里树木参天,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我们沿着山边的一条捷径爬上山,不一会就来到Topkapi Palace 的崇敬门,这是进入皇宫第二庭院的大门。(到这里才会凭票进入,旧时皇宫的第一庭院现在已成为一个城市花园,它仅保留了那道帝王之门。由于我们走了捷径,所以没能看到那道帝王之门。)崇敬门就像一座炮楼,两边各一座八角形的尖塔,塔中有暸望口,正中大门上方有八个炮台。这应该是皇宫的防御工事吧。
崇敬门

我们进入第二庭院也好象进入了一个公园,主道两边一棵棵古树列队欢迎八方游客,两旁茵茵绿草低声地合唱着欢迎曲。两边的房屋由连绵的大理石柱廊连接,这里是苏丹会见宾客和帝国的办公地 ,帝国的大维奇尔(宰相)每周4次在帝国议会厅召集帝国官员议事,一般议事会持续到中午,午餐后便开始听取请愿,即帝国的平民可以来述说自己的要求。这似佛比中国古代平民击鼓喊冤要好一些,至少它有固定的对外开放时间,平民不用担心白跑一趟,而且平民来这里还不仅仅是诉说冤情,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如城市的供水,照明,垃圾处理等问题。离帝国议会厅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高塔,称为正义之塔。正义之塔是象征苏丹反对不正义行为的决心,因为在塔上能看到议会厅里面的一举一动。至于这座塔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我无法知道,但我相信当初设计者的出发点是好的。

位于第二庭院的拜占庭的遗物
正义之塔
第二庭院的这些房间已成为展览馆, 我们走进一间间展室,观赏一个又一个的珍宝,钻石翡翠,珍珠玛瑙,黄金白银真是应有尽有。无论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只要走进皇宫珍宝馆,里面的珠宝都能让人们看得眼花缭乱,世界的宝藏全被这些权倾一世的统治者霸占。我在瓷器馆里还看到不少中国的青花瓷器,从晚宋到元明清时期的都有,这应该要归功于当时的丝绸之路。奥斯曼人就是最早生活在中亚地区的西突厥人,丝绸之路穿越他们的领地,他们对于中国的瓷器应该是早就在使用,而且很喜欢,所以在这里我们会看到这么多的中国瓷器。我觉得他们喜欢的蓝色瓷砖也许就是受了中国青花瓷器的影响。回家后在网上看到一些中国瓷器专家写的文章才知道,这个皇宫里收藏有1万多件从13世纪到19世纪的中国瓷器,其中有40件元青花瓷器,这些元青花瓷器是所有瓷器中最珍贵的。武器馆里的刀剑,盔甲等都镶满珠宝成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看到它们,参观者还能想到昔日的血腥硝烟吗?

我们又跨过吉兆门进入第三庭院,这是皇室成员活动的主要场所。一座方形的建筑正对着大门,该建筑的四周环绕着大理石柱子,柱子的上下镶嵌着一金环,这些柱子支撑着一个巨大同样镶嵌着金的屋顶,这就是苏丹的觐见大厅。苏丹会在这里接待重要的外国使者,或在这里召见皇室官员,商讨国家大事。这里面简直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珍宝馆,这里的龙椅,坐垫,壁炉,墙上的装饰全都穿金戴银,镶嵌着价值连城的宝石。
吉兆们

觐见殿

觐见殿入口

走出觐见大厅看见一个方形的喷水池,水正欢快地喷涌着给游客带来一丝清凉。据说这个喷水池的作用不是这个,而是用来保密的。当大厅里苏丹召见重臣商量国事时就将喷泉打开,以防止外面的人偷听。
我们走进觐见大厅旁边的征服者之亭,一幅美丽的图画立即映入眼帘,一望无际的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就在脚下,连接欧亚大陆的大桥在远方忽隐忽现。

随后我们又走进这里的展室,这里展示的物品比第二庭院的又高出不知几个档次。这里有历代苏丹的服饰,从这些服饰上我们能看出奥斯曼帝国的发展,最早的服饰很像蒙古袍,用料基本是棉和麻,装饰简洁。慢慢地服饰变得越来越精细,用料从棉麻变成真丝,装饰雍容富贵,样式也逐渐欧化。这里兵器馆里展示的刀,剑,剑鞘,盔甲,盾牌更是满身珠光宝气,制作也更精致,其中有一把短剑的剑柄上就镶有三颗大大的绿宝石。这里还有一个钟表馆,里面基本都是各国献上的名贵钟表,有高大的落地钟,也有小到手掌大的装饰钟。
这里还有一座皇室私人的清真寺,里面最让我惊讶的是不仅看到了穆斯林教的先知穆罕穆德的亲笔信,他的胡须,以及一块留有他足迹的石板,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亚伯拉罕用过的石锅,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旷野使用的杖,大卫用过的宝剑。我当然无法考证这些东西的真伪,也好象从来没有听说或看过有关这些物品的文章。穆斯林教把这些物品当作圣物收藏,我就更相信《圣经》开篇第一本《创世纪》里神给夏甲的应许。因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没有生育,撒拉就让自己的使女夏甲与亚伯拉罕同房,夏甲怀孕后,就小看撒拉,撒拉就苦待她,于是她逃出来到旷野,耶和华的使者遇见她, 就对她说,“你回到你的主母那里,伏在她手下,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不久夏甲为亚伯拉罕生下一男孩,按耶和华使者的吩咐给他取名以实玛利。以实玛利就是阿拉伯人的祖先,因此伊斯兰教承认犹太教的先知,也承认耶稣是先知,当然他们认为穆罕默德是最大和最后的先知,他的话语具有比其他先知更大的说服力,因此《古兰经》比《圣经》更重要。从这里可以看出世界三大主要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确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犹太教起源最早,他的主要信条就是旧约圣经;基督教是在基督耶稣来到世上传教之后建立的,基督教的圣经除了旧约还加上了新约;伊斯兰教起源最晚应该是在公元7世纪,它的很多信条与旧约中的律法很相似,如实行相信真主的最后审判,死人复活,实行割礼,妇女裹头巾等。这三大宗教可以说是同宗同源,都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为什么一千多年来却那么势不两立,从“十字军东征”到如今的“圣战”就没停息过。
皇室清真寺


建于穆罕默德三世的图书馆,里面主要珍藏神学方面的书籍,也有很多手抄的古兰经。

带着满腹疑问我们来到第四庭院,这是皇宫的最后一部分,它后靠马尔马拉海,站在黄金露台可以遥看金角湾。露台靠海边有一个金顶的开斋亭,苏丹门在此开斋。开斋亭的一旁是为纪念穆拉德4 世的巴格达之战的胜利而修建的巴格达宫。这里最主要的就是建于1640年的割礼殿,专为年轻王子进行割礼用。走下黄金露台就是御花园,里面树木花草繁茂。
遥望金角湾
黄金露台,开斋亭

我们往外走,准备去参观后宫,结果一走出吉兆门就遇上土耳其军乐队的表演。表演者身穿土耳其的传统服饰,吹着不同的乐器,列队向吉兆门走来,然后在吉兆们前的一块空地上摆开成一个圆形开始表演。土耳其音乐是我比较喜欢的,它很像新疆音乐,其实希腊音乐也与之相似。


看完表演我们才从第二庭院左边的侧道买票进入后宫。进后宫的路相比宫内其它的路就小得多,而且门也不大,装饰也说不上精美,进去后是一条较长的幽暗的石子铺就的路,给人一种十分隐蔽的感觉。走出小路,进入一个庭院,这里有一道镶金的门才正式进入后宫。一进去就看见门厅两边挂着巨大的镜子,据说是让苏丹及他的家人外出正衣冠的。继续往里走穿过一个嫔妃们住的院子,就来到太后庭院,这是后宫最主要的建筑之一。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太后在后宫有绝对的权力,地位崇高,有时还会干政。在16世纪初到17世纪就是苏丹皇太后掌握国家大权。太后庭院是一个有着三层楼房的四合院,四周同样是由大理石柱子支撑的拱廊连接,拱廊墙上由不同图案的具有伊斯兰风格的瓷砖装饰。太后殿里的装饰画有一点中国国画味:淡雅,清爽,但进入太后的房间则是幽暗压抑的,不知为什么两者会相差这么大。
进入后宫的幽暗通道

嫔妃庭院

太后庭院

这里当然建的最奢华的是苏丹的帝国大殿,它是后宫唯一的一座圆拱顶建筑。拱顶即四面墙上全由当时最好的伊兹尼克瓷砖拼凑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大厅中摆放着苏丹的镶满珠宝的龙椅。他会在这里接待太后,皇后,台资,公主和亲信。宗教节日的庆典和皇室婚礼也会在这里举行。
进入帝国大殿


穆拉德三世的私人水池

后宫也决不会少了太子公主们的住房。这里公主的房间布置得就像一所幼儿园,墙上画满各式水果和食品,这些画具有欧洲风格。太子的房间则是与其他的建筑基本一致,主要是瓷砖镶嵌的伊斯兰风格。说到太子殿,不得不提到穆罕默德二世颁布的 “弑亲法” ,他为了政权的稳定在1444年颁布这个法,即苏丹可以杀死除了自己儿子以外的皇室王子。这是多么残酷的法!直到1603年艾哈迈德一世即位才废黜了这个残忍的法。那时王子们可以免于一死,但并没有自由,而是在这里给他们建了王子殿,让他们住在这里享乐,实际等于变相囚禁。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情况也改变了,太子们在这里度过他们的童年和少年,到长大成人就会被送到专门的学校去接受教育,然后被派往各地任职。
太子殿


三个半小时的参观对于有600年历史的奥斯曼帝国的了解显然是不够的,我期待着下一次的拜访。








2013年8月25日星期日

2013土耳其游之美食篇


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多种文明在这里交汇,不同文化的饮食因而也在这里发扬光大。我不是美食家,但也走过不少地方,每到一地总会尝尝那里的美食,这次在土耳其我真是美美地享受了她的美食。

我最喜欢的是她的甜点,不甜不腻坚果又多。就说与希腊同名的Baklava吧,希腊的太甜,整个就是浸泡在蜂蜜里,连最爱甜食的LG也受不了。我们在希腊时专门慕名去买了好几种Baklava,结果太甜,就像在美国买的一样,第二天不得不把剩下的扔了。这次到土耳其,刚开始时我没敢点Baklava,在尝了不少美味甜点后,终于点了它。一盘Baklava上桌了,层层脆皮里裹满绿色开心果碎粒,我迫不及待的切了一块放进嘴里,啊 ,满嘴顿时充满开心果裹着蜂蜜的香脆味,一点也不甜腻。(当然相比其他的甜点,它算是较甜的。)

餐后甜点

不论是走在伊斯坦布尔的大街,还是进入大巴扎,我都会被那些精美的软糖吸引。不仅是那缤纷的色彩,更是吃进嘴里的口感,软软的微甜中带着各类坚果的原汁原味--榛子,腰果,开心果等。


有一天我们专门留着肚子来到一家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甜品点--Hafiz Mustafa,品尝他们的甜点。未进店前我还想的是每样都尝尝,结果一拿到菜单,我真不知道该点什么了。种类不少,品种繁多,Baklava,布丁,还有好多叫不出名字的甜点,此外还有冰激淋,咖啡,茶等等。最后在侍者的帮助下点了几款具有特色的甜点--米布丁,Baklava,果脯甜羹(不知道它的名字),铁板烤饼(同样是我的命名)及土耳其红茶。细腻滑润的布丁,香脆的Baklava,果脯中夹杂着榛子香的甜羹,刚出炉的脆饼,香醇的红茶,至今想起还流口水。
就这4样甜点撑饱两人的胃

土耳其主食前的开胃菜是我见过的阵势最强大的,简直有喧宾夺主之嫌。在伊斯坦布尔的第一天晚上,我们在一家餐馆点了一盘开胃菜,菜端上来我一看,嘿,真不少,有6样之多,葡萄叶裹米饭,凉拌榛子,茄子沙拉,奶酪,腌制泡菜,并配有一碟橄榄油,一碟辣酱。鲜嫩的葡萄叶裹着放有香料的米饭,一切开一股清香扑鼻,很有四川味的泡菜吃起来真爽,辣酱很特别,没有家乡的辣,但它更多了一些橄榄油和奶酪的味道,吃起来特别爽口,凉拌茄子也同样。
连照几张都花了,心都被这么美的开胃菜吸引了

主食,相比之下你不觉得主食太少吗?

她的主食里基本没有像美国一样的大鱼大肉,反而很像中国,大都属于炝荤---既有肉也有蔬菜,不同的是它大部分的都是炖菜,不论是土豆,西红柿炖牛肉或羊肉,还是茄子西红柿炖鸡肉,每一款菜都是那么入味,再配上香喷喷的米饭,真是令胃口大开。Goreme闷罐肉就是他们的代表。 


敲开罐子


美味闷罐揉

我还喜欢她的素食主食,大厨们利用当地的野菜或者时令蔬菜可以做出一盘盘美味的主食,我吃过一盘蕨菜(我感觉象)和一盘烤蔬菜。
蕨菜蘑菇

烤蔬菜

烤肉也是她的特色菜,尤其是街上随处可见的碳烤肉,一根裹着肉的圆柱徐徐地转动着,旁边的炭火慢慢地烘烤着这些混合着各种香料的肉。一天中午我们来到一家店前,点了这种烤肉,这时只见一位大厨手拿快刀熟练地将烤好的肉薄薄地片下,然后把它们放进面包里,再放入一些新鲜蔬菜,我们的三明治就做好了,接过来咬一口,真香。(只顾吃忘了照相)
烤肉串

三面临海的土耳其当然少不了海鲜,烤鱼也是她的特色菜之一。我们在加拉塔大桥旁,既吃了小摊上的烤鱼三明治,也品尝了餐馆的大烤鱼。 三艘仿古船停靠在桥边,船上是厨房,大厨们正在烤着 一条条大小适中的鲜鱼 ,岸边则是露天简易餐厅,食客满座。这烤鱼不同于烤肉,它完全不放任何香料,甚至也不放盐,让鱼保持它原有的鲜味。食客们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放盐,或挤上一点柠檬汁,也可在旁边的小摊上买上一杯类似四川泡菜的泡菜水来就着烤鱼三明治。坐在餐馆里吃烤鱼则是另一番景象,侍者推着装有各种鲜鱼的小车,来到餐桌任顾客挑选,将挑选好的鱼过磅,问清顾客的烤鱼要求,再进行烹饪。(这与中国的情形一样)我们选了一条大红鱼(我早已忘了她的名字),烹饪出来一看,一个大大的鱼头就占了盘子的三分之一还多,烤干了的鱼肉就显得很少,但味道不错。

大鱼头

土耳其的冰激淋更是别有一番味道。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能看到卖冰激凌的小店,刚开始我们很好奇,为什么任何店里都有一位小伙子站在冰激凌柜前,手拿一根长长的棍子,不停的摔打着棍上的冰激凌,嘴里还不停的吆喝着。怀着好奇心买来一个,一进口里立刻感觉到它的特别,它有一种绵绵的韧性,在嘴里慢慢地融化,这也许就是不停摔打的原因吧。

更让我兴奋的是满街到处都是鲜榨果汁店或小摊,各种新鲜水果任顾客挑选,苹果猕猴桃汁,石榴苹果汁等,最普遍的是橙汁。在艳阳下四处奔波的我们渴了就买一杯果汁,既解渴又健康,而且很便宜。(有时一个或两个里拉就买一杯,我们喝过的最贵的是石榴苹果汁5个里拉一杯)



土耳其的美食太多,真恨自己的胃口太小,往往是眼大肚皮小。有一天我们计划是先去品尝一下甜点,然后再去吃晚餐。结果4 种甜点就把我们的胃撑饱了,原计划的晚餐也只好遗憾的放弃。

再见,土耳其!我一定会再一次来到你身边边,就为这些美食。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013土耳其游之奇观探险篇(7)人间仙境棉花堡


我们在以弗所的第二天一早开车去希腊古城Aphrodisias,在那里停留大约2小时后,就朝人间仙境棉花堡(Pamukkale)开去。 我们在一座座大山间穿越,当翻过最后一座山(前面已是一片开阔地)时,我环顾四周,突然望见在我右边的山上,远远的一片白色躺在绿色丛中,啊,那就应该是棉花堡了。

 不一会,一座高大洁白的棉花城堡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在正午阳光的照耀下,它白得那么刺眼,但近处一池碧绿湖水中的倒影又是那样的柔和。湖边一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留下倩影, 湖里一群天鹅自由自在地拨动清波,多么美丽和谐的图画!



这一片白色的小山犹如冰川漂移到此,凸显在满山的绿树红花间。我们随着人群赤脚慢慢走近它,才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这个“棉花”是那么的坚实生硬,尽管我的脚早已经过大巴山的磨练,也曾走过川西平坝的田坎,而这些生硬的碎石也还是让我再次体会了赤脚的滋味:赤脚走在凸出的石子和砂砾上还是不好受的。但涓涓细流轻轻抚摸着双脚,就像一位手法极好的按摩师,碎石咯脚的痛感立即消失。身旁的如幻美景早已压过脚下的痛楚,温泉水从山顶流下,将山坡冲刷成大小不同的梯田状,玉一样的半圆形阶梯层层叠叠,泉水积在台阶之间,形成一汪汪碧波水池,犹如一颗颗翡翠镶嵌在白雪里。每个翡翠里都是尽情享受温泉的游客,这里没有国界,种族,肤色的界限,有的只是欢歌笑语,儿童嬉戏追逐,老人童心焕发,一种异常温馨甜蜜的感觉笼罩着我,仿佛我的身体已融化在这洁白无瑕的仙境中。



喷涌而下的泉水
一棵顽强生长于岩石间的夹竹桃

悠闲自得








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人为了享受这美景,温泉,在棉花堡山顶上修建了Hierapolis城,成为古罗马的温泉疗养中心。我们在古城遗址里转了一大圈,这座古城还真不小,它与其它的古希腊古罗马城一样,都有大大的剧场,竞技场,浴室,教堂,神殿,民居等,但这里不同的是它还有一个昔日皇室的温泉游泳池。尽管地震摧毁了这座城市,但山上的泉水仍流淌至今。经过清理它今天仍对外开放,我们当然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于是毫不犹豫地进入这个昔日皇家的泳池。说是游泳池其实根本不可能在里面游,无数巨大的大理石柱子,板块横七竖八地躺了一池,一不小心就会撞上这些庞然大物。我们小心地穿行其间,有时又坐在它们上面,任温泉水轻轻地冲洗肌肤。这里只有一小块地方可以游泳,那里水深约56米,大约只有20米长,34米宽。两边壁上栓着粗绳,以便人们手抓着它休息。我们在那里游了几个来回,尽尽今年不能游泳的兴。






在温泉池里玩够了,我们又穿梭在Hierapolis古城遗址中。几千年前曾让人惊叹的辉煌,被时光蹉跎成这一大片断壁残墙,石块满地的废墟,而唯独成就这城的棉花堡依旧碧池连连,山岩洁白如玉,植根于大山之中,沐浴着永恒的阳光,成为举世闻名的人间仙境。